搭建多元化解平台,降低百姓诉讼成本
[摘要]我市法院系统搭建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囊括工商、税务、金融等23个部门,上半年化解纠纷3000多件
生活百态,谁都难保不会和别人发生矛盾。打官司费时费力费钱不说,还伤了大家的感情。近年来,滁州市法院系统推行多元化解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立足诉前调解,坚持调解先行,完善诉调对接,推进多元诉调平台建设,多渠道化解纠纷,实现了司法便民和为民服务,着力打造矛盾纠纷解决平台“皖东样本”,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滁州中院被安徽省高院授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先进法院。2016年上半年,通过多元纠纷化解平台,调解案件3000多件。
泛法化的思维
导致基层矛盾大量涌入法院
提起打官司,家住南谯区京华园小区的张阿姨直呼耗不起。2008年,张阿姨的丈夫骑电动车,被一辆面包车刮擦倒地,导致腿部骨折,后来交警部门认定对方全责。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的张阿姨没想到,烦心事才刚刚开始。“问车主要医药费,说没钱。去交警队,交警让我们自己协调,协调不成让我们打官司去。”张阿姨说,这事耗时将近两年才结束,一家人被拖的疲惫不堪。
“一言不合就打官司,这是部分人或者基层部门对依法治国的简单化、泛法化的认识。”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在基层,依法治国的碎片化思维依然存在,大家要认识到依法处理矛盾不是法院处理,通过诉讼解决矛盾,不但耗时耗力,有的时候还导致赢了官司失了亲情和友情。目前大量基层矛盾涌入法院,导致法院出现案多人少的情况,这也是对依法治国的泛法化认识直接体现。如果能在纠纷形成的初期,村镇、街道、派出所、基层司法机关等部门就能介入,舒缓矛盾,减少矛盾集聚的负面能量,不但利于化解纠纷,还能出现消除矛盾不伤和气的良好局面。
着手机制创新
构建多元化解纠纷解决平台
其实,早在几年前,滁州市法院就开始尝试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诉调对接中心、法官工作室等纠纷解决平台,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对矛盾化解的需求。
“我们确立了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地方支持、多方参与的多元纠纷化解理念。”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顶层设计理念的基础之上,参考多地实践经验,邀请检察、公安、法制办、司法等多家单位,就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体制度进行会商。最终,经过多家单位会商,形成了“1+15”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功构建起系统性较强、富有滁州特色的多元化解机制。
机制确定了,解决问题的平台建设尤为重要。滁州市法院注重打造“开放式”平台,不断拓展多元化解对接领域。大力推进全市两级法院诉调对接工作,与工商、税务、金融、城管、劳动保障、妇联、公安等部门建立相对固定的对接关系,充分发挥行政、行业、仲裁、律师、公证、群众组织等各方面的作用,确保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各部门及调解组织与法院之间,以及调解员与法官之间,能一呼即应,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目前法院系统已经与23个部门共搭建了55个纠纷化解平台。
2015年7月21日,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向滁州中院起诉滁州市同创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要求判令支付亿元欠款。该院依法登记接收起诉材料后,因案件涉及市政重点工程且涉案金额巨大,立即启动重大案件沟通联系机制。经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协调,通过诉前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解决方案,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29日申请取回起诉材料,有效避免矛盾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法院基层联络员现场调解。
案件多层分流
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
当前,滁州市经济快速发展,但存在的商业纠纷也很多,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痛点。
“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和平台来做。”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天长市,法院和工商联携手,建立了天长法院商事调处中心,这个平台的建立,在诉前阶段引导涉企纠纷双方进入调解程序,不但提前化解了大量纠纷,还减少了涉事企业的诉讼成本。
2014年7月,安徽某农产品公司与合肥某地产公司签订商品房委托销售合同。后来两家公司产生纠纷,合肥某地产公司称安徽某农产品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合同款99万元,多次催要无果。无奈,合肥某地产公司将安徽某农产品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立即给付合同款并承担诉讼费用。天长市人民法院受理该案件后,考虑到原告是招商企业,被告涉及天长市“菜篮子”工程,如处置不当,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同时认为两家都是企业,由商事调处中心调解更适合。于是,立即启动商事调解程序,邀请商会代表、两家涉案企业代表、法官等多方共同前来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还以为是场诉讼‘马拉松\’大战呢!”安徽某农产品公司一名经理介绍,商事调处中心的介入,不但节省了诉讼成本,化解了矛盾,还没有伤害两家企业的和气,目前仍在合作。
滁州市法院推行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强调诉前“把”关口多层分流。通过加强对当事人诉讼心理辅导、诉讼常识指导,案件风险评估,开展诉前调解,努力把案件化解在诉前。同时强化繁简分流,根据案件性质、标的大小、难易程度等,界定复杂、简单案件的标准,强化调解与小额速裁程序的衔接,采取简单易行、便民利民的矛盾化解方式。推进专业化合议庭建设,将特定类型的案件交由专业化合议庭审判,促进案件审判质效提升。在案件大幅增长的情况,以有限司法资源实现审判质效持续提升。2015年滁州市法院获得全省审判绩效综合考评第三名,位居全省二类城市第一名。
多元化解显效
上半年化解矛盾纠纷三千多
滁州市法院推行的多元化解纠纷解决机制,目前在一些基层法院取得了显著效果。
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明光法院2015年民商事收案数受理案件总数较2014年同期仅增长3.76%,远低全市平均水平,凸显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成效。
“我们本来都已经做好打长期官司的准备了,没想到起诉到法院,法官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程序流畅,方法也比较灵活,最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很实用。” 明光市世纪广场的一名商铺业主介绍。 2015年5月,明光某地产开发公司,将地下商铺出售给了79户业主。业主们将购买的商铺代为出租给某超市。后因拖欠租金问题,79户业主起诉至法院,同时部分业主围堵某超市大门,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社会影响。法院接待当事人后,及时启动多元化解模式,联合明光市工商局和消费者协会,组成特邀调解员进行协商、调解,通过辨法析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79户业主罢访息诉。一起群体性案件,成功化解在诉前。
目前,滁州市法院除了紧抓平台建设外,还依托29个法庭的“诉讼服务站”、123个法官工作室,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层法院民商事收案数17244件,通过繁简分流10683件,占总收案数的61.9%,调解成功3000多件,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朱一村 记者胡文峰)
本版图片由市中院提供
调解人员在社区法官工作室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新闻推荐
11月7日,天长市永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技术人员在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是否超标。今年,该市在铜城、汊涧、秦栏三镇建起食品检验室,在市镇(街道)7个农贸市场建起8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并完成5套种植业农残快...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