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焦十大重点工程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安徽日报 2016-09-01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吴量亮 夏海军 鲍亮亮

近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园区转型升级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批成长性高、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迅速壮大,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得到激发;民营经济规模壮大、素质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持续改善;开发区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积聚。

梯次接续、滚动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愈加明晰,创新驱动发展激发社会活力,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今年1月至7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5487.7亿元,增长16.3%;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159.3亿元,增长14.5%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是调转促的突破口。

合肥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扩大基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芜湖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配套,围绕重点领域打造上下游全产业链,机器人、现代农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影响力逐渐提升。

去年9月,安徽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并推出首批14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今年8月18日,省政府确定了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包括8个基地和2个试验基地。省里给“牌子”、给支持、给指导,各地、各部门聚焦发力、多措并举,基地发展总体呈现规模扩张、速度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8月24日,省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合肥精准医疗工程、芜湖太赫兹芯片工程、芜湖肺动脉高压创新药物产业化工程3个重大工程,量子通信(合肥、芜湖)专项、合肥智能汽车专项、蚌埠新型平板显示OLED显示器及组件专项3个重大专项,以及六安金寨先进光伏制造1个重大试验工程。 “7个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市场前景较为广阔,对于推动安徽省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议明确,将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中同步推进。

梯次接续、滚动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愈加明晰,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扩大,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1月至7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487.7亿元,增长16.3%,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把科技创新作为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关键之举加以推进。各地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坚持需求导向,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点,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支撑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1月至7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159.3亿元,增长14.5%,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6个百分点,比1月至6月提高0.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6.4%提高到39.3%。

6月下旬,国务院正式批复《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方案提出,到2018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验成果;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到2030年,建成科技强省,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充分利用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大历史机遇、重大政策利好、重大创新平台,努力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更大成绩,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省发改委负责人说。

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安徽省正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创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上半年,全省共获授权发明专利9363件,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增长105.9%,增幅连续8个月保持全国第1位。

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创业创新环境优化,“松绑减负”释放活力,民营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前7月全省民营工业增加值3977.4亿元,增长10.9%,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9.6%;上半年新登记注册民营企业8.93万户,增长39.8%

最新的民营经济成绩单引人注目。1月至7月,全省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9.6%,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9.3%提高到72.3%。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一批批“小巨人”站了起来。铜陵国传电子公司专念“破烂经”,用废铜生产各类铜粉产品。公司总经理汤传舵说:“公司拥有18项专利,填补了安徽省在此领域的空白。 ”今年5月,省经信委数据显示,认定的7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的3.9%,贡献了8.7%的销售收入、9.8%的利润和9.2%的税收。

推动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拓展得更深更广,是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6年省集中调度的5亿元以上民企合作合同项目233个,总投资规模2859亿元。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合作发展环境,一批大项目落地生根。 ”

发展民营经济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取得了1+1>2的效果。今年,安徽省出台政策,鼓励建设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对新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市或县分别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补助。从合肥市常青创业大厦“孵化”出来的创客潘超,已经把电磁感应灯卖到了中盐红四方、中石化等大企业处。潘超说:“政府帮我搭好台,我只管唱好创业戏。 ”

自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安徽省多管齐下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合肥郎科医疗器械公司“蜗居”在一套60平方米的普通居室,公司负责人肖玲玲高兴地说:“省里相继出台优惠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 ”

“松绑减负”激活一池春水。 1至6月份,全省民营企业缴纳税收1291.2亿元,增长11.7%,民营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税收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9.5%提高到71.2%。

大力实施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税融通”等融资新模式,一大批民营企业及时得到“输血”。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税融通”业务贷款余额77.8亿元,比年初增加57.7亿元;共安排续贷资金52.28亿元,上半年累计发放额269.18亿元。合肥旺城开锁换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军透露,通过“税融通”仅用3天时间,便获得银行贷款。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了民营经济活力。天长市宜康大药房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欣说:“上午网上注册,下午通过审核就可以拿执照了。 ”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7.45万户,增长31.5%,其中新登记注册民营企业8.93万户、增长39.8%。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正是在各种利好政策叠加的大环境下,安徽省民营经济提质提速,活力得到释放,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以园区为载体,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大引强,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平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上半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吸收外资45.1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资呈现较快增长

园区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载体,招商引资则是园区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

8月29日,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再次落子合肥新站高新区,其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一期金属构件项目正式签约,重点打造智能手机后盖、中框等金属构件生产线及配套生产线。未来,这家企业还将拿出40多亿元引入整机生产线。“这是新站高新区引进的首个手机项目,填补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空白,为‘芯屏器合\’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移动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的打造,真正实现终端显示产品全覆盖。 ”新站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围绕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工程提出的任务,各地积极把握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沿海资本向内陆转移的历史机遇,精准招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大引强,打造园区发展新动力。

滁州苏滁现代产业园今年新引进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亿元项目13个,成立4年来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9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40%,成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蚌埠经开区主动承接先进产业转移,今年先后引进了新能源汽车、通航国际飞机总装等项目,已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吸收外资45.1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资呈现较快增长。

产业的准确定位对于园区发展至关重要。 “4105”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突出集群集聚,注重节约集约,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开发区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到2020年,把开发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因此,在去年启动建设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础上,今年安徽省依托一批重点开发园区确定第二批基地,加快推进开发区由粗放式向集约发展模式转变。

“聚焦载体建设,积极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据省商务厅有关人士介绍,去年,芜湖经开区、马鞍山经开区、合肥高新区获批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30个;省商务厅推动全省17个重点开发区与25家沪苏浙国家级经开区达成合作意向。今年以来,中德合作智慧产业园进展顺利,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已落户芜湖城东新区。

合芜马三市联合打造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区,宿州经开区形成皮革加工、鞋材配套到整鞋生产的现代制鞋全产业链,来安汊河经开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加快集聚……近一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4105”行动计划要求,积极推动园区内要素集聚,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催生的“雪球”效应越滚越大,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5年开发区全年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83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4%;排名前三位的主导产业经营销售收入1.99万亿元,占到开发区全部经营销售收入的54.9%。

新闻推荐

光荣牌匾送新兵

9月7日,天长市军地领导来到铜城镇高庙社区,向即将入伍的孪生兄弟新兵王金超、王金群家庭赠送“光荣之家”牌匾。今年,该市在新征集名新兵启运之前,发动镇村干部普遍采取张贴光荣榜,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彩...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