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又是风吹稻香时 本报记者蒋瑞蕊

滁州日报 2014-10-11 15:25 大字

[摘要] 又是风吹稻香时 本报记者蒋瑞蕊

十月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投射在地上,形成了斑驳的痕迹。田畴深处,伴随着阵阵微风,成熟稻谷的幽香不时轻扑在脸上,只等轰隆隆的收割机一声召唤,饱满的颗粒便可与养育它的稻秧成功分离,迅速地踏上一条金色航道。走在天长汊涧镇叶营村的乡间小路上,道路两侧收割机隆隆作响的声音,成了最美的伴奏曲。

今年50多岁的管老伯,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已有近30年种植经验的他,说起自己种地的“法宝”,话匣子便停不下来。

“原来种地是‘靠天吃饭\’,现在是科学种植。别看我的土地少,打的粮食可不少。”管老伯讲起他家的水稻,乐得合不拢嘴。

管老伯家今年种了10亩稻田,如果人工收割,跟老伴两个人至少得20多天才能完工。他通过熟人从外村专门请了一台收割机,收割一亩地只需要20分钟左右,每亩费用仅80元,比聘请人工收割费用低得多。由于机械收割质量好、进度快,目前10亩稻田已收割8亩,剩下的2亩多稻田很快就能割完。

这边田地里大把的谷穗被送进收割机,那边金黄的谷粒就被开着手扶拖拉机的管老伯一趟趟运回了家。记者看到,管老伯家门前那一大片的水泥空地上,已经堆满了厚厚一层金灿灿的稻谷,在阳光的映照下光彩夺目。

管老伯告诉记者,自从水稻保护价收购政策出台,农民种粮食的收入有了保障,种植积极性也大大增加。“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计算,一斤稻子1.35元,一亩地能收近900斤稻子,就是1200多元,再除去肥料、种子费,每亩净收入大概900多元,再过两天,等10亩地全部收完,至少也能卖近万把块钱吧。”谈到水稻收入,管老伯丰收的喜悦早就溢于言表。

秋日的太阳少了夏日的炙热,但烤在脸上依然有余热,管老伯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汗水。年岁已大,稍微放快脚步,他的身体就会发出轻微抗议,但面对着熟透了的稻田,一想到收割后就能兑换成厚厚一叠的卖粮款,管老伯的心里舒坦多了。他用搭在肩膀上被汗捂黄的毛巾抹了一把额头,跟在收割机后面,加快了行走的脚步。

新闻推荐

永丰镇推进司法行政服务站建设

永丰镇推进司法行政服务站建设

天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