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草根创业走进春天里 ——天长市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经验探究系列报道四 本报记者蒋瑞蕊 蒋海潮

滁州日报 2014-10-13 15:24 大字

[摘要] 草根创业走进春天里 天长市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经验探究系列报道四 本报记者蒋瑞蕊 蒋海潮

2011年春节刚过,天长市仁和集镇农民董有朋告别外出打工生涯,着手在家门口创业。

之前的8年,董有朋一直辗转在浙江、福建各个电子厂打工,从车间工人干到车间主管,可心里一直不踏实。“万一企业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也就失业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企业的影响,印证了他的担忧,而真正让董有朋下定决心自己创业的,是建在家门口的农民工创业园带来的优惠政策。

2008年,安徽省出台创新举措,推动各地建设农民工创业园。由此,天长建设农民工创业园的大幕正式拉开。考虑到农民工创业资金不雄厚、企业规模小、成本低等特点,该市在创业园建设上采取政府“筑巢引凤”的方式:创业园的土地、厂房等前期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入建好,农民工只要带着设备就可直接入驻生产。这种做法突破了一直困扰农民工创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瓶颈,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2011年8月,董有朋将打工积蓄10万元全部投入成立“优信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9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仁和集镇农民工创业园时,董有朋正在扬州洽谈一笔业务。公司销售部经理王爱青一边指挥往来的工人将电动车充电器装拣上车,一边介绍创业园的好处:“第一年房租全免,第二年、第三年减半征收,物业管理费三年全免。现在的租金每平方米是5元钱,在外面都得9元以上。这个厂,放到外面去没有30万启动资金办不了。”

优惠政策还不止这些。考虑到企业正处创业之初,政府还实施了税费减免政策,并多次帮助企业招工。如今,优信由当初的7人发展到60多人,年产值1千万。董有朋所在的仁和集镇农民工创业园,首期建成的3100平方米的孵化房已全部租完,四家企业入驻,解决了206名农民工就业问题。

“农民工创业园具有培育微小企业、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等功能。做得好,就是一举多赢。”天长市人社局就业促进股股长张同军认为。

但是,农民工创业园的优惠政策会不会把企业养成“懒汉”?会不会成为企业的“安乐窝”?天长市人社局副局长王胜伟的话打消了记者的顾虑,他说,入园企业的“孵化期”只有三年,企业必须在三年时间里“蝶变”离园。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最美教师”朱长海昨登“好人365”头条

“最美教师”朱长海昨登“好人365”头条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