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护国寺文化滥觞 ——月小天高——
[摘要] 天长护国寺文化滥觞 月小天高
关于天长市护国寺名称的由来,今见《明嘉靖天长县志》和清嘉庆张宗泰《备修天长县志稿》所记载的天长众多寺庙中并无护国寺。至清同治三年,邑宰(知县)无子,其妻闽人信奉天后(即海神妈祖),于是在西门大街买民房三进,仿观音貌塑天后像,命名天后宫,仍由西门外草庵老妇人住持,一时香火颇盛。民国十七年(1928年),时国民党政府行“对佛教保,对神庙拆”的政策,并成立天长佛教会,天后宫改名护国庵。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住持尼隆瑞改塑释迦牟尼像,易庵为寺,相沿至今。人们习惯上仍有称天后宫的,而西门大街现在还叫护国街。
可见,护国寺的前身是护国庵,而护国庵的前身即为天后宫。从名称的沿袭上来看,由护国庵更名为护国寺比较容易理解,而由天后宫易名为护国庵,其中有何内在的关联,文献中则未加说明。
天后宫本为祭祀妈祖的建筑,当与沿海地带盛行的妈祖崇拜有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岛。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世称默娘,娘妈,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祖庙的山门上,中间镌刻着“湄州圣境”四个大字,而两边则分别刻着“护国”和“庇民”的文字。由此可见,“护国”一词,也与妈祖文化紧密相关,也反映出人们祈祷妈祖保佑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因此,护国寺的前身护国庵,虽然是由天后宫易名而来,但是仍然包含着妈祖崇拜的文化传承。虽然今天的护国寺已经难觅妈祖文化的遗迹,但是“护国”的寺名之中,依然保留着妈祖文化的内容。
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众多,湄洲岛妈祖升天日更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祀妈祖的活动,同时海内外的妈祖信徒纷纷前来进香朝拜,整个湄洲岛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所以,如果在今天天长护国寺中增加祭祀妈祖的内容,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不同宗教文化的交流,建立和谐社会都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载歌载舞欢庆“六一”
天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