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木笺舒雅意 宇业宾印象

合肥晚报 2020-11-21 08:34 大字

○艺术修养与艺术创作,是一辈子的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一件雕刻作品,都要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

○读书,宁静致远

○盆景,是浓缩的绿水青山

○书法,诗书的功夫

○艺术之家,和睦人家

○秋天,收获的不只是果子

○《福禄寿》(2019年楠木雕刻)

○《在河之洲》(2020年紫香椿木雕刻)

○《睡狐》(1974年楠木雕刻)

○《飞来峰》(2010年制作盆景)

○《美之源》(2017年红木)

○《宇宙洪荒》(2012年制作盆景)

○《东方雄狮》(2017年红木雕刻)

宇业宾,又名宇舒,1941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 1969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艺术系。他的创作与生命的每个阶段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结。

在校读书时,宇业宾对造型艺术的体积、结构、线条等比较敏感,受到当时雕塑家闫玉敏的赏识,并带他走出校门到滁州复制《泥塑收租院》。后来,闫玉敏又带他参与安徽省博物馆大厅门前两组大型雕塑的创作,并在社会上从事雕塑造型实践活动。这成为宇业宾最早接触艺术实践的经历。

毕业后,宇业宾被分配到来安县文化馆从事群众美术工作。这时的他,仍不忘自己的专业爱好,挤出业余时间从事雕塑、竹木雕刻创作。1974年秋,滁县地区举办美术展览,宇业宾所作的石膏雕塑《双狮》获奖。渐渐的,他又创作了不少竹木雕刻作品,并陆续在《安徽画报》《安徽文化报》《江淮文艺》等报刊发表。1979年,宇业宾被调到合肥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工艺美术研究工作。1981年秋,他创作的安徽文房四宝在香港展览,六件小型石、竹、木雕刻,卖了1900美元,从此开启了他更加广阔的艺术征程。同年,竹雕《大象》《牧童》《三打白骨精》在《安徽画报》发表。

也是在这一年,因工作需要,宇业宾被调到安徽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从事文房四宝、特种工艺品的出口工作。他在外贸岗位一干就是30年,其间,他锲而不舍地追求艺术提升。

1982年,他的竹雕作品《盲人摸象》、木雕《双狮》在《江淮文艺》上刊登。同年秋,他又在《安徽文化报》上发表一组题为“竹根上的艺术天地”的竹木雕刻作品。持之以恒地钻研,激发了宇业宾以极大的热情投身艺术语境研究。

1985年,宇业宾被评为工艺美术师。当时,他在事业上正处于上升时期,接着又走上领导岗位,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但他始终不忘艺术追求与艺术实践。直到1991秋,他用六尺宣纸勾金绘成的《大清乾隆御用真金宣纸粉蜡笺》在北京文房四宝展览会上获得好评。第二年,该高档纸笺又得以在日本东京展出,并获得国际友人诸多好评。同时,宇业宾还在全国性刊物《文房四宝》杂志上发表《仿古宣纸色彩分析与制作》和《论大清乾隆御用真金粉蜡宣纸创作体会》等论文,从此开启了他对艺术的再度发现之旅。

退休后,宇业宾专心投身艺术创作,可谓放下毛笔,又拿起刻刀。“从未想到它有何用途,不图秋果,唯朝夕不忘春耘”,宇业宾向“艺”而行,追求创作的快乐,忘乎所以。

少年时期的爱好,终生如影随形。一旦有了机会,就如同向日葵那样,不改向阳初心。疫情期间,他又创作一件名为《拓荒》的木雕,并感慨赋诗:始信雕塑贵在勤,英年无复再操兵。不是吾翁觉知晚,生计消磨追梦人。

刀笔木笺舒雅意。宇业宾的竹、木雕刻作品上有书法,有诗词,书卷气很浓,其中不失艺术珍品。现在的他,忙碌不只是艺术追求,毋庸褒贬,沉静中传递着内心的能量,蕴藏着思考的力量……

庐州读书人 文/图

新闻推荐

潮起潮落鹤儿山

鹤儿山原来位于长江边江滩上,斗转星移,伴随着长江水道的变迁,昔日的江滩早已淤积成陆地,成为一片闹市区。如今,鹤儿山坐落在吉...

全椒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全椒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