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梓” 卜庆振

滕州日报 2020-10-16 12:46 大字

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叫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一节中,他提到了一个词“桑梓”。“吴敬梓”的“梓”和“桑梓”的“梓”,一样的写法,一样的含义吗?

如何探索这个秘密呢?我想到了古人的名、字、号,一般来说,字会成为名的解释或补充,所以也叫“表字”。吴敬梓的“字”是如何解释他的“名”的呢?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敏轩”,我看不出和“敬梓”有何关联。“文木”却让人对“敬梓”产生了联想,难道“梓”是与“文”有关的“木”?

我查阅《康熙字典》,找到这样一条,“又俗谓锓文书于板曰梓”。什么意思呢?就是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这不由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词语“付梓”,意思为书稿雕版印行。

吴敬梓家有“文木山房”,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在他去世后,他的朋友还帮他刻印了《文木山房集》。可见“文木”二字是他最为钟意的字,是对他的名“敬梓”最好的解释。“梓”是“文木”,是可以作为刻字的木版印刷书籍的木之文者,“敬梓”即是敬书,敬著书人,敬读书人,这大概是对吴敬梓热爱读书、著书的最好注解。

“桑梓”的“梓”显然与“吴敬梓”的“梓”的用法不同。“桑梓”大概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对于这句诗,朱熹的注解是:“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朱熹的观点可以在汉代张衡的《南都赋》中得到印证:“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旧里焉。”大概从张衡开始,“桑梓”就有了固定用法,用来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了。

吴敬梓把“梓”当作“文木”来敬重,世俗则把“梓”当作贵重的木材来推崇。在明代小说中,“梓童”成为了皇帝对皇后的爱称,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查证,最早出现“子童”名称的《全相平话五种》,其著作的年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之初。而“子童”大概是由“小童”衍化而来,“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到了明代小说中,“子童”变成了“梓童”,除了声音相同,大概还有人们对“梓”木贵重的认识。《正字通》中说: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梓”既为“木王”,皇后称“梓童”也就名正言顺了。

回到当下,“梓”又成了取名的热门词汇。男孩如“梓健”“梓轩”,女孩如“梓萌”“梓琪”等,这里面,既可以包含父母对子女富且贵的渴望,又可以寄托对子女健康成长的祝福,至于对故乡或乡亲父老的牵挂与依恋,在名字中就很少见到了。

新闻推荐

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 《蓝色防线》年内公映

历时五年跟踪拍摄、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在“八一”建军节之际发布“蓄势待发”版海报及首款预告片...

全椒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