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建成通达全国、连接全球的 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将推动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
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云峰做客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直播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合肥如何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紧扣“一体化”,紧扣“高质量”,紧扣“一盘棋”?9月29日,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云峰走进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直播间,开启《我们都是长三角人——对话长三角市长》大型全媒体访谈“合肥篇章”。90分钟节目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行动计划”徐徐展开。
基础设施逐步建成通达全国、连接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形成互联互通、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这方面,合肥市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方面,近年来,合肥市加快构筑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基本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下一步,随着商合杭高铁明年开通和北沿江、合新等高铁的建设,40分钟到南京、一个半小时到上海和杭州将成为现实。公路方面,合肥高速路网已经形成“一环七射四联”。航运方面,正在积极与宁波港开展铁海联运合作,与上海港探索河海联运合作,规划建设公铁水联运的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
下一步,合肥市还将加快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积极争取将沿江高铁合肥到武汉段,合肥至西安高铁襄阳段以及合芜宣杭城际、合肥-池州城际、合肥-六安到金寨城际、合肥全椒至滁州城际、S1机场线及合肥至巢湖市域铁路等纳入《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
另外,加密扩容高等级公路网,加快形成直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快速交通网络;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打造江淮航运中心;推进新桥机场二期建设,加强与沪苏浙航空枢纽功能对接,强化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承载力,逐步建成通达全国、连接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
科技创新推动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
合肥既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三大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又是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点省的核心区,还是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多的城市之一,各类研发机构1319家。在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许多科技领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国际国内尤其是长三角城市有着广泛的合作。
下一步,合肥市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基础研究领域联合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共性研发平台的协力建设、科学装置设施的共享共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统一大市场,积极构建长三角区域科技金融中心,全力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接下来,将深入推动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积极争创量子信息科学、能源和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携手沪苏浙共同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度参与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另外,积极参与和推动长三角全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交易等体制机制上加快改革创新,探索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快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全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产业协同 G60科创走廊已组建11个产业联盟
长三角地区的科创产业融合紧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在加强产业协同分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合肥市已经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特别是G60科创走廊9城市,更是走在了前面。
在上海的带领带动下,各城市梳理自身的产业优势,努力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互相支持的一体化产业布局,共同打造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产业联盟,到目前已经组建了11个产业联盟和1个产业园区联盟。
下一步,合肥市还将继续做大做强家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更多不断满足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高质量产品,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同时,重点依托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首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合肥特点、协调发展的“芯屏器合”“集终生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此外,还将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研成果转化,聚焦量子信息、类脑智能、超导技术、生命健康、电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携手打造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对外开放 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兄弟城市的全面对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安徽省形成了多重叠加效应。这其中合肥的地位比较特殊,相较长三角东向沿海是内陆,相较一带一路陆路大通道又是西向前沿,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上,还是连接长三角几个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几大城市群的中心。比如,在经贸合作方面,合肥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在肥投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49家。
为此,合肥市将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不断增强发展新优势。下一步,合肥市将学习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各地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兄弟城市的全面对接,学习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其它地方的发展经验。此外,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注重与国际的对接。
生态环境 将共同制定巢湖联保专项治理方案
合肥地处长三角的上游地区,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保障美丽长三角地区的责任担当。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前后实施六期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0多亿元,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排长制”,巢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汇入长江的裕溪河入口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标准。
同时,合肥市还积极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PM10、PM2.5平均浓度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此外,合肥市还在全国首创“林长制”,2016年以来新造林24万亩,全面启动建设城市十大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高。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正在规划建设总投资约95亿元、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环湖十大湿地,进一步净化入巢湖的水质。
下一步,合肥将加强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保护。共同制定巢湖联保专项治理方案,高质量推进中央公园建设,大力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全力争创国际湿地城市。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协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5大专项行动,加强跨市流动源监管。
另外,还将健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完善合肥市、六安市、岳西县大别山优质水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杭埠河流域联合巡查方案,系统性开展联合巡查、联合监测。
公共服务 让一体化成果惠及合肥以及长三角的人民群众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如何对标先发地区,提升合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生活便利等方面更有幸福感、获得感,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快捷、更方便?这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展。比如,长三角7城市轨道交通已实现手机“扫码过闸、一码通行”;社保关系转出、社保卡申请、个人信息查询及打印也已实现“一次不用跑”。
此外,对接沪宁杭等地优势教育资源,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建立了长三角城市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共享通道,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在方便企业办事方面,实现了G60科创走廊9城市“一网通办”,企业开办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当然这些只是开始。下一步,合肥将花更大力气,让一体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合肥以及长三角的人民群众。一方面,重点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制度接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衔接统一,提升教育合作发展水平,共同打造健康长三角,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另外,合肥市还将推进与长三角城市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对接,在人才认定和待遇享受、公共服务、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探索“双跨双享”政策支持,打造一流人才生态环境。
晨报记者 方佳伟
新闻推荐
(第一批2019年9月24日)序号受理编号交办问题基本情况行政区域污染类型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1CZDH001全椒县十字镇镇政府对面...
全椒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