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安历史上的政区变化

来安报 2012-01-01 10:01 大字

林立

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行政区域,是根据当时政权的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决定的,政治或者经济发生了变化,行政区域必然要进行调整。古今皆然,概莫能外。

公园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以后,普遍推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其中九江郡,郡治设寿春(今寿县)。九江郡下辖15个县,其中包括建阳和全椒。《南畿志》载:“建阳古城在滁州东四十里”,即今来安县水口镇东。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续编的《来安县志·舆地志·疆域》载:“县始自秦,曰建阳,洽今水口镇东。时县地与滁地合,东南界棠邑(今江苏六合),西南界全椒,北界盱眙,东北界东阳(今天长),西北界东城(今定远)。”从以上疆域看,古建阳即在今滁州与来安两地。西汉沿袭秦制,仍称建阳县,仍属九江郡。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东汉政权为了减轻赋税,裁并了400多个县,因而建阳县并入全椒县。全椒县春秋时称椒邑,楚大夫伍举封于椒,故曰椒。

公园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司马睿为了安置所依靠的南迁大族,在南方用北方的地名设置郡县,史称侨置郡县。《通志》中说东晋于汉全椒地侨置顿邱郡。东晋安帝隆安年间(397-401),顿邱郡改顿邱县。《广舆纪》称:“顿邱故城在今来安县东一里许”,即今来安县东顿邱山麓。原顿邱为今河南清丰一带。南北朝时的宋置新昌郡,顿邱县为新昌郡洽。南北朝时的梁于大同二年(536年)置南谯州,顿邱县既为南谯州洽,又为新昌郡洽。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南谯州为滁州,新昌郡亦改为新昌县,为滁州洽。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新昌县改为清流县。《舆地纪胜》称:“清流河源出滁州西清流沛上,西南入滁河,县得名于此。”唐景龙三年(709年)划出清流县之东部另置永阳县。来安旧志载:“今县系唐置永阳,析出清流也,故县地南北袤东西狭。”《太平寰宇记》称:“永阳县唐景龙三年置,取县北永阳山为名。”五代十国时,南唐李璟执政期间,以其县东之来安水(今称老来河)改永阳县为来安县。

南宋时期,北部以淮水与金人为界,来安地处淮水之南,为宋金交战之战场,人民为了免遭战火灾祸,逃亡他乡,全县仅剩一百多户人家,不堪置令。绍兴五年(1135年),来安县并入清流县,至绍兴十八年(1148年)始恢复为县;乾道九年(1173年),又因人户不足,第二次并入清流,至淳熙二年(1175年),始恢复为县。

明洪武十一年(1368年),来安、全椒两县同时并入滁州,隶凤阳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来安、全椒又恢复为县,隶凤阳府滁州。

今滁州、来安两地,在秦和西汉时,称建阳;在东晋时,称顿邱;在南北朝的宋时,称新昌;在隋时,称清流。东汉时,建阳并入全椒;南宋时,来安两次并入清流;明初时,来安并入滁州。秦改椒邑为全椒;隋改南谯州为滁州;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改永阳为来安。来安的政区直到清代才算稳定。来安县在地图上的位置,清康熙年间测定的纬度是北纬32度25分40秒,经度缺。民国时期测定的是东经118度28分,北纬32度26分。

滁、来、全,分分合合,其中尤以滁、来分合频繁。因为这些历史渊源,所以明人戴宗沅(曾任直隶布政使),在来安旧志的序中说:“昔宗欧阳公刺滁,极道滁州风俗之美,是时滁为清流、全椒、来安郡名。来即滁也,滁之风俗即来之风俗也。”

新闻推荐

全椒八旬老人“父承子志”捐资助学17年

直到今天,全椒县的居民都不知道,全椒县新华派出所所长周毅的名字是从何时起与全椒县周岗村联系到一起的。因为有了他的资助,村里不少孩子都圆了自己的上学梦。1997年,周毅因过度疲劳永远地倒在了办公...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