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一五”时期 特别是近三年来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滁州日报 2011-05-13 17:27 大字

[摘要] “十一五”时期 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特别是近三年来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中共滁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地处皖东大地的滁州既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也是尚不发达的传统农业大市;既曾创造过工业产值跃居全省第二的历史辉煌,也曾因发展相对滞后退居全省后列。承认落后,但不甘落伍。“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以追赶跨越为主题,以打好区位、资源、环境“三张牌”为战略支撑,以建设与南京同城发展的城市新家园、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产业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为主攻方向,纵深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东向发展“三大战略”,以更加科学务实的举措推动战略落地,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战术实施,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10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6亿元,比2005年328亿元增长1倍多,比2007年443.9亿元增长1.5倍,并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是2007年 120.72亿元的2.36倍。财政收入实现90.5亿元,是2005年财政收入27.6亿元的3倍多,比2007年45.5亿元翻一番,是“十一五”规划60亿元目标的1.5倍。三次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2005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7.4:38.0:34.6,到2010年为21.1:47.6:31.3;三次产业中工业的比重突破45%,工业化率比“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5%;服务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了1.8倍。财经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8.5%上升至近14%。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完成招商引资62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700亿元,远远超出2005年的71.2亿元和114.2亿元,创历史新高。园区建设成就显著,全市拥有13个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2010年开发区建设达到50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8%。城乡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村村通”工程,5年完成5828公里。2010年滁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00元,是2005年8337元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是2005年2801元的两倍。近三年来,滁州市先后还成功创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

实践证明,“十一五”时期,尤其近三年来是滁州市上下同心、奋力赶超的几年,是经济发展、实力增强、民生改善最为显著的几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对外形象大幅提升的几年,标志着滁州市已走上一条符合滁州发展实际的由欠发达迈向赶超跨越的发展之路。全市的大发展得到了广大干群的充分认可,赢得了省内外兄弟城市的普遍赞誉,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

(一)纵深推进以“大滁城”建设为龙头的城镇化战略,打造跨越发展“增长极”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在2008年4 月 18 日召开的中共滁州市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作出了建设“大滁城”的战略决策,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131”组团发展战略。

“大滁城”建设开展三年来,滁州主城区建成面积扩大了30多平方公里、新增人口20多万,主城区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加上三大组团,“大滁城”建设累计完成投入240亿元,超过“九五”、“十五”投入总和,创下了历史之最,城市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加快配套;园林城市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在做大做强滁州主城区的同时,全椒县城、来安县城、南谯乌衣新区在建设规划、空间发展、产业对接等方面加快了向主城区的集结,全面融入对接大滁城。其他各县城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设施先行、民生工程先行“四个先行”的原则,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展城区建设,全面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县城面貌普遍改观,经济强镇脱颖而出,农村新社区呈现新面貌。与此同时,我们还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城市环境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二)强力主攻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的工业化战略,培育加速经济增长“动力源”

滁州能否加速追赶,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靠工业,重点在工业。在工业化战略纵深推进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导产业集群的培育,注重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和实施了家电信息、硅能(玻璃)、盐化工三个千亿元产业规划,以及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多个百亿元产业规划;高度重视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努力打造功能明晰、各有分工的“一核四组团”产业空间布局;高度重视园区载体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引导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约发展;高度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抓大项目带动,抓技术支撑,抓新兴产业培育;高度重视服务平台打造,在融资、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通过各方努力,滁州市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和3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9家,是“十五”末的2.8倍,亿元以上企业已近200家。

(三)全力推进以招大引强和园区建设为核心的东向发展战略,构筑东向发展“桥头堡”

近年来,滁州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东向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坚持市领导率队出征;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周”、“突击月”、“百日会战”和“三百攻坚”行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地方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派出多个驻点招商分局和多个招商小分队常年驻外招商;主攻重头戏,强力开展招大引强攻坚行动。“十一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50%,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7.3亿美元,成功引进了西门子、ABB、中材、中建材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或国内500强企业。

园区建设和园区扩容升级取得巨大成就,现已拥有13个省级开发区与工业园和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园区面积扩展到500多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33平方公里,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更多更大。目前市本级及8个县(市)区,已与长三角地区达成20多个园区合作共建协议,其中,宁滁合作高新示范园等13个合作园区已开工建设;各类专业园区加快形成,已有市开发区家电配套园、绿色照明工业园、食品工业园、中小企业园、玉环汽摩配工业园、来安汊河的车辆配件园、凤阳的硅材料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园中园。

(四)积极探索以百亿粮仓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的三农发展之路,夯实促进协调发展“硬根基”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滁州农业农村发展迅速。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精心实施百亿粮仓建设规划。为了响应中央粮食增产号召,2008年市委、市政府立足滁州市粮食大市、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实际,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研究制定了《滁州市百亿粮仓建设规划纲要》。规划实施以来,滁州市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为支撑,科学布局,认真抓好“七大功能区”,“三大行动”和“六项工程”,大力创建粮食丰产方、丰产线、丰产片,着力打造粮食主产区、核心区、特色区,全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86.2亿斤,连续5年再创新高。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1家,其中省级以上4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近200亿,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达到367个;规模养殖迅速壮大,成为支撑养殖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市专业养殖户超过万户,其中千头养猪场达到270个、万只养鸡场达到424个,规模养殖比重已达70%以上,支撑了养殖业的稳定增长;特色农业展现新貌,全市蔬菜、滁菊、甜叶菊三大品种规模稳步扩大。

(五)着力推行以促进工作高效运转为目标的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支撑跨越发展“软环境”

近年来,滁州市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破解了一大批发展进程中的难题难事,软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创新了指挥运作机制,成立“七大指挥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形成兵团式作战、扁平化管理的模式,从而起到整合力量、优化程序、减少层级,使工作得到快速突破;推行工作项目化思路,实行重点工作用规划来牵引,规划用行动计划来体现,计划用项目来支撑,项目用投资来推进,投资用时间节点来落实,时间节点用效能督查来保障,从而确保重点任务、重点工作得到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得到分解落实;实行会办制、点评制、帮办制等工作方法,使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规范优化政府管理体制。本着精简、规范、务实、高效的原则,重点推进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土地、投融资、财政、招投标、行政审批等管理体制改革和流程再造;调整机构,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成立了招投标采购管理局、房产管理局、金融工作办公室等机构,强化了行政服务中心职能;理顺市直与开发区、琅琊区、南谯区管理体制,推进市直相关单位在三区设立分支机构并充分授权;调整和优化市区财政管理体制。

(六)全面实施以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为导向的政治生态建设,锻造推动跨越发展“强队伍”

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滁州市坚持把优化政治生态作为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2008年4月,为解决一些部门、一些人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精神状态不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作风不实、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市区机关中集中开展了“百日提效”行动,旨在通过统一行动,集中整治,全面优化,提速提效,达到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同时把深化干部队伍活力工程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上挂下派、请进来走出去、扩大进口、疏通出口等多种方式,把干部队伍搞活,激发干部活力,使有激情、干实事、讲效率、敢负责的人才脱颖而出,把关键的人放到关键的岗位,让得力的人干得力的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干事氛围。把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开展了“学习沈浩精神,践行科学发展”活动,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对照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找差距,奋力进行创先争优。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系列制度、体制、机制的完善,解决了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使效能意识深入人心,机关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和企业满意度明显提高,干事创业的氛围纵向比较有了很大改观。

(七)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的社会建设,凝聚促进和谐发展“万民心”

几年来滁州市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建设,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惠民为本。集中力量抓好民生工程,认真组织实施33项民生工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大滁城”建设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建设安置房220多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50多万平方米。改造了琅琊古道等一批老城地块,新建了菱溪湖公园等公益性设施,城南、城东新区展现新面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中的征迁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期间未曾发生过一起因征迁而造成的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坚持亲民为上、安民为要。坚持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牵头,实行每周一开门接访、“大滁城”建设专题接访、政法“三长一书记”联合接访、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活动;组织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千名干部进社区听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为群众办了一批好事实事,排查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取得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果,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启示

“十一五”时期,尤其近三年来,我们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十一五”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必须继续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滁州市经济发展快速起飞、小康社会建设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是滁州市全面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在新一轮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努力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统一到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上来。

一是着力在创新发展观念上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首先是解决好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理念层面的突出问题,使之真正与科学发展相适应,与时代要求相一致,与群众期待相符合。要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深刻剖析部分人在发展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视野狭窄、思维僵化、标杆不高、消极应付、精神萎靡、谨小慎微等现象,减少和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是着力在发展目标上解放思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也不例外,滁州的实际就是欠发达,欠发达就是欠发展。解放思想就是坚持不争论、不空谈、不浮躁,坚持加速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敢于瞄准大目标,实施大手笔,干成大事情,创造快速度。在发展目标上必须高点定位,省内争先进位、省外对标苏北平均水平。要有一股不服输、不甘落后的勇气。要将加快追赶跨越、奋力“双超”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的主调,真正将滁州打造成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

三是着力在敢于承担责任上解放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克服事事求稳求安,时时患得患失,处处畏首畏尾的被动消极心态,敢于担当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当一个敢做敢为,敢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在教育党员干部带头解放思想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把全市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到振兴滁州的旗帜下,让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市的新鲜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成员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素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全社会创业的局面。

(二)必须继续坚持以弘扬大包干精神为动力,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近年来,滁州市在经济建设、干部队伍、社会事业等领域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提高了工作效能,创新了一大批推进工作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解决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改革无止境,创新无尽头。新的形势下,滁州市既有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将层出不穷。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在创新发展思路上下功夫,越需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敢想、敢闯、敢争、敢冒、敢干。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视野,打开思路,领略到新视角、新思维、新观念,趟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路子。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众多发展难题,作为改革先行者的滁州,必须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要通过宣传教育,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要继续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念,继续秉承“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继续发扬“没有明令禁止的事情都可以想可以干”的精神,继续怀着“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胆略,勇敢创新,勇于实践。要加强对重大改革事项的实践探索,深入研究和梳理改革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多下功夫、多出实招、多使狠劲,力求实现突破。

(三)必须继续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对滁州来说,现在最核心、最急迫的就是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要始终有一种不快不行的紧迫感、非快不可的危机感、能快则快的责任感,提挡加速,争先进位,奋力赶超,拉近与发达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的发展差距。要在积极做大总量、体量、增量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转移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自主创新,抓好节能减排,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研分析、比较周边发展态势、研判发展走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5个方面实现翻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和均量超全省的发展目标。从区域竞争、要素聚集的日益激烈趋势看,提出这一发展目标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从人民群众迫切愿望和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看,提出这一发展目标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从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发展基础看,提出这一发展目标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经过多年发展与能量蓄积的滁州市已具备蓄势待发、后发赶超、跨越腾飞的条件,未来通向高位增长的通道已经打开,起飞的平台已经建立。当前全市上下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抓住快速发展的大势,把黄金机遇期变成黄金发展期,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更大的步伐追先进、进前列。

(四)必须继续坚持以抓重点带全局为要领,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

抓重点,带全局既是工作方式,更是领导艺术。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工作目标和任务系统性、整体性很强,难度大、要求高,我们同样有必要针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理清思路,找出重点,选准突破口,做到抓主抓重抓突破。

抓好重点,关键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善于抓重点,抓得准。主要矛盾并不是哪个人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任意决定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是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规律的反映。一般来说,所谓重点就是那些制约和决定全局,影响发展的主要矛盾。对领导干部来说,善于抓重点需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全局中找重点,要统揽全局,深入调查研究,在工作全局中找到主要矛盾;需要提高抓重点的能力,要将自己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善抓重点的能力;需要分清工作的重点目标、重点部位、重点步骤,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落实。第二是敢于抓重点,抓得狠。对于看准了的主要矛盾,一定要集中人力、物力,集中绝对优势力量,克服困难,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第三是纲目并举,顾得全。抓主要矛盾并不是说其他矛盾就可以不抓。实践证明,次要矛盾解决不好,也会妨碍主要矛盾的解决,甚至转为前进的障碍。因而,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次要矛盾的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滁州市实现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必须抓关键的事情,这个关键的事情就在于通过示范区建设和城镇建设、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抢投资、上项目、抓技改,做大总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实现自身实力倍增;在于开展好工业强市、中心城市建设、城乡统筹、承接转移、转型升级“五大攻坚”行动。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工作,牢牢把握这一主攻方向,以“661”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从领导精力到部门工作,从决策部署到督查考核,从物质支持到要素保障,从用人导向到政策激励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五)必须继续坚持以优化政治生态为导向,着力提供发展保障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事关发展全局、事关党风民意、事关事业兴衰,对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滁州正处在追赶跨越的关键节点,必须继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优化政治生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形成加速追赶、奋力跨越的强大合力。

虽然几年来作风效能建设明显加强,干部执行力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但还仍然存在着思想保守、方法僵化、工作飘浮、状态不佳等现象。效能建设要围绕新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高效率推进,快节奏追赶,全面提速提效。完善和强化倒逼机制,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以服务倒逼部门,以督查倒逼落实;加大跟踪问责力度,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动重点任务、重点工作得以完成,各项措施得以落实。要把作风效能建设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进一步健全目标绩效考核体系,用结果来评判,用实绩来衡量,用机制来保证,把考“事”与考“人”结合起来,使绩效考核成为群众评价机关工作的“风向标”、检验各级干部状态的“测量仪”。

加快滁州跨越式发展,干部队伍是关键。要继续推行和实施干部活力工程,加大公推公选力度,推行轮岗交流,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进退流转机制。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要靠选人用人的导向来引领。选准、用好干部,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要准确识人、公正用人,旗帜鲜明使用人,旗帜鲜明淘汰人,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在发展中识别、考察、使用干部。

(六)必须继续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促进社会和谐

实践证明,一级党委政府谋一域发展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在科学决策中尊重民意,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为民办事中凝聚民心,在鼓励创业中激活民力,在文明创建中提升全民素质,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就要求我们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主体,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念。由此,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各项民生工程,提高实施水平,强化目标考核,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就业问题,大力实施加快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完善服务体系保障就业,开展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完善提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推进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赢,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使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更加美好。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扎扎实实做好大接访大下访工作,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全面推进工作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务之急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与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结合起来,使群众利益诉求有地方表达,有单位处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七)必须继续坚持以真抓实干为第一本领,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也就是干的哲学。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大包干”精神的内涵就是敢闯敢试敢干。近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归根到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都是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真抓实干的结果。许多干部认真负责,勇于开拓,埋头苦干,在各项建设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有的领导干部接近退出岗位了,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但对滁州的发展仍然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干劲不减、热情不减、勤勤恳恳地工作在第一线。有许多单位条件比较艰苦,工作比较艰难,但这里的干部不畏艰辛,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抱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踏实干事,工作富有成效。我们干事创业就是需要这样的实干精神,但有的干部怕苦怕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不想干事;有的不注意学习锻炼,不注意钻研业务,长期不能适应工作,不会干事;还有的畏难发愁,缩手缩脚,怕担风险,不敢干事。这样的作风误人误事,不利于干部的成长,不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事业不需要这样的干部,我们的各级党组织也不会选拔这样的干部、重用这样的干部。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默默无闻、真抓实干永远是一种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可贵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做比说更重要,一定要为今天的发展尽职,为明天的后劲尽责,为百姓的福祉尽心,为和谐滁州尽力,把想干的事情看准,把看准的事情干成,把干成的事情做精,创造一个个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总之,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有了好思路,真抓实干是关键。能够抓几个有效的项目,培育几个发展的增长点,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比任何纸上谈兵的理论都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编者按:“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追赶跨越、奋力“双超”的奋斗目标,纵深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反映“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市委党校课题组经过认真梳理和深入思考,撰写了《“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一文,以期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系统的分析回眸发展历程,展现辉煌成果,总结成功经验,从而激励全市人民满怀信心迈向充满期待的“十二五”。

新闻推荐

“植保大夫”田头忙“巡诊”

“植保大夫”田头忙“巡诊”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