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太平 汪理才/文 赵娟/摄影

滁州日报 2011-03-01 13:41 大字

[摘要]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太平 汪理才/文 赵娟/摄影

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2006年12月14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太平桥是全椒城东的一座古桥,每逢正月十六这一天,倾城男女都要到太平桥上走一走,放烟花、燃爆竹、烧高香。沿途街道多有灯展、戏曲表演、手工艺展示等各种娱乐活动及商业活动。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据《全椒县志》记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此,故称为贺橹桥。清康熙年间后,改为太平桥。但赋予走太平新义的是纪念全椒历史上的一位名人刘平。据传东汉建武年间,刘平作全椒长时,恰逢全椒饥荒难耐,民众苦不堪言。刘平将朝廷下拨的建城款购买粮食救济灾民,将原可建方圆四十里的城池,缩减为方圆四里。结果被罢官获罪,押解京城问斩。全椒百姓得知消息后,倾城相送至城东太平桥,此时恰逢正月十六。此后,每年此日,百姓必到此桥焚香燃烛,追念刘平。

另据《全椒县志》记载,明永乐初年,全椒一术土提出,如把全椒城一山峰(笔峰山)加高,便能多出举子。教谕吴颖便领一帮秀才前往此处培土加高。恰有一总旗过此,询问究竟,且与秀才发生口角受辱,总旗心怀怨恨。他通过湖南籍大臣向皇帝禀报,说全椒人谋反,想多出“主子”(举子谐音)。此时永乐帝刚刚登基,闻后异常震怒,欲派军队血洗全椒。都御史陈瑛上书皇帝,陈说椒人淳良,断不能造反,愿以自家性命担保。于是永乐帝密使人潜往全椒,在笔峰尖掘得赤符一枚,上书“前有笔峰尖,后有腰带水”,此处必出“举子”。全椒乃冤白。陈瑛死后,椒人将其衣冠葬于东门太平桥附近高垄上。于是走太平也是为了纪念这位敢为全椒人鸣冤的官员。

如今走太平已相沿成习,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邻近县市以及外省,甚至外国人也纷至踏来游览观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走太平,不仅具有文化历史意义,而且更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

▲舞龙即将开始

▼我扶老娘走太平

▲太平桥上留个影

▲秧歌扭到太平桥

新闻推荐

全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暨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韩先聪 江山讲话 张裕发主持 李耀才等出席

全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暨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韩先聪 江山讲话 张裕发主持 李耀才等出席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