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盛世走太平 摄影报道/汪强 王敬 王松 戴淮林

滁州日报 2011-02-22 17:36 大字

[摘要] 盛世走太平 摄影报道/汪强 王敬 王松 戴淮林

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摄影纪实

2月18日,辛卯正月十六,是我国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故乡滁州市全椒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走太平”地方民俗文化节日。这一天从凌晨零点起至子夜,约有40多万民众鼓乐起舞、扶老携幼、成双结伴信步从“太平桥”上走过,大家焚香鸣炮,踏春许愿祝安康,走百病,祈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据考证:南北朝时,梁朝的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楚俗以正月十六日为太平日,是日出行,谓之“走百病”。也据《汉书》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和“澄日太平”之说,沿习而有此民俗。全椒位于楚地,此民俗传承已有1500多年。

太平桥位于县城东侧襄河之上,原名“贺鲁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曾造橹于此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改为“太平桥”,为旧时滁州至庐州(合肥)古驿道的必经之桥。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全椒县府曾修整过。由于年代久远,成为危桥,百姓走太平提心掉胆。到了1992年,全椒县全柴集团出资维修过太平桥,该桥曾被称着“世界上最小的斜拉桥”,2006年,有着历史悠久的全椒民俗活化石——“走太平”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成为滁州市唯一被推荐申报的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但是,随着国家昌盛,走太平人数的逐年增加,旧太平桥面太窄,存在年久失修、不堪重负的状况,使百姓走太平有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2010年10月,全椒县政府结合襄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开始对老太平桥实施改造,重新兴建。新的太平桥采用三跨连续梁廊桥方案,桥梁跨径为101米、桥面宽16米。其中,中间桥面为8.8米,两侧廊道各3.6米,采用花岗岩石板铺面。桥面置有四角飞檐亭4座,中跨桥面两侧设置避风雨长廊,桥两端还建有观景平台,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将辉映着皖苏百姓盛世“走太平”,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俗史上的“活化石”奇观。

当天,太平桥上走太平的百姓拖家带口,络绎不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健康、财源茂盛……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巍巍壮观。放眼太平桥两岸,彩旗招展,商铺林立;在太平桥周围街道上,处处是科普宣传点和农业技术推广台,以及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的招聘会。此日,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合肥、滁州等地的民众走太平、讨吉利、求平安,还有在华的法国客人和印尼华人留学生观光团等,他们对全椒的走太平民俗文化也充满浓厚的兴趣,纷纷从太平桥上神圣走过,和中国的老百姓共同感受着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搏大精深。

新闻推荐

月日下午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

本市要闻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