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模式 助推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业拓展工程”见成效本报通讯员陆 军 晋圣江 本报记者晋 群
[摘要] 创新合作模式 助推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业拓展工程”见成效本报通讯员陆 军 晋圣江 本报记者晋 群
“金融服务业拓展工程”是今年滁州市“60项重点工程(工作)”之一。在市委、市政府主导下,人民银行滁州市中心支行会同市金融办、市银监分局、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通过积极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努力创新合作模式,有效拉动了信贷投放,为全市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金融支撑。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小规模、多层次、重实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建立银企合作常态机制”的总体要求,又先后开展了5次银企合作活动,进一步拓展了银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除了去年已有的银企对接、项目推介、集中签约等常规形式外,在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容、提高合作质量、配套合作措施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
——从合作层次看,引入了新型合作主体。一是将信用担保机构纳入了全市银企合作体系,实现了银、企、保三方签约;二是引入了政府与银行合作,部分省、市、县三级金融机构与市、县两级政府分别签订了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如与全椒县政府签订了金融支持机械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拟5年内投入40亿元打造承接安徽省内燃机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等。
——从合作项目看,兼顾了“渡危机、调结构、保增长”等多重目标需求。既向优势行业、优质企业适度倾斜,也兼顾到了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既包含已经立项的重点项目、自主创新项目,也兼顾到了危机冲击下的困难企业、“三农”项目以及在建基建、技改项目;既有固定资产、技术改造项目,也有流动资金项目;既有政府融资项目,也有企业融资项目;既保证了信贷总量的增长,又体现了结构优化的要求。
——从合作质量看,设立“诚信门槛”,有效提升了合作质量。将信用状况作为企业参与合作的前置条件,以各县(市、区)人民银行出具的信用报告为审核标准,对于那些信用记录欠佳的企业和个人坚决拒之门外,营造了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打造全市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从合作内容看,既充分考虑到了银企合作活动一般意义上的延续,又积极拓展了银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举办多场“银企保”交流座谈会,加强有关金融产品和业务办理流程的宣传与咨询;举办未签约企业交流座谈会,加强对未签约企业的财务辅导;举办“滁州市非公有制企业金融知识讲堂”、“中小企业融资及其案例分析讲座”、“外汇、外贸政策培训”等,加强企业对相关金融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从合作措施看,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多方联动、配套完善。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意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和三农金融事业部;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开拓资本市场;制定《滁州市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再造方案(试行)》等,并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贴息资金、新增县域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金融生态环境考核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和办法,同时建立了签约资金落实进展情况通报、跟踪检查、督查督办和调研反馈制度。
——从合作成果看,拉动了信贷投放,改变了合作理念,促进了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金融对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助推作用进一步增强。一是进一步加深了“政银企”三方合作情缘,有效促进了参与各方对银企合作观念的改变;二是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建设融资平台的信心和决心,为构建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进一步促进了信贷投放,强有力地支持了全市“三大战略”向纵深推进。
据最新统计,去年,4项银企合作活动累计履约金额共计68.82亿元,为滁州市经济在全省率先“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至10月,5项银企合作活动已实际到位贷款金额共计52.1亿元,占前10个月全市新增贷款的60%,切实保障了今年以来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滁州市信贷投放的持续稳定增长。
新闻推荐
全椒为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全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