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气韵流动的山水画 韦应物《观沣水涨》赏析

咸阳日报 2019-06-19 08:48 大字

□舒菊

观沣水涨

〔唐〕韦应物

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

草木盈川谷,澶漫一平吞。

槎梗方弥泛,涛沫亦洪翻。

北来注泾渭,所过无安源。

云岭同昏黑,观望悸心魂。

舟人空敛棹,风波正自奔。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晚始立志读书。韦应物自己写诗说自己:“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韦应物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流派诗人,后人每以其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其诗闲澹简远,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

这首五言古诗《观沣水涨》描绘了夏天沣水暴涨的情形。沣水源自秦岭山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是著名的长安八水之一。据载,大禹曾经治理过沣河,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

韦应物的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诗一开始,震慑人心。夏天一场大雨,秦岭千山万壑的水汇聚而出,沣河一夜之间就涨水了,傍晚时分,平日清澈的沣水一下子变得浑浊无比。

紧接着描写涨水后的沣河水面景象。“草木盈川谷,澶漫一平吞。槎梗方弥泛,涛沫亦洪翻。”草木被山水冲刷裹挟而来,洪水泛滥,充满了整个山谷。到处都漂浮着残枝败叶,波涛卷起泡沫翻动在山洪之上。

上两句组成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紧接着是一个长镜头。“北来注泾渭,所过无安源。”波浪翻卷,从南而来,向北注入渭河,波涛所过之处没有一处平静水面。“云岭同昏黑”呼应第一句的“暮”,点出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天上乌云密布,山色更加昏黑,描摹出浓云密布的阴雨天气,看来这雨还要下,为下半句做足铺垫。“观望悸心魂”,从侧面来描写这次沣水涨势的汹涌,在沣水边观望的人们担心田园房屋会被淹没,不由得心惊胆战。“舟人空敛棹,风波正自奔。”最后一句,从舟人的一个动作“敛棹”来进一步说明水势的汹涌,连熟谙水性、长年在渡口摆渡的舟人,也谨慎而无奈地收起了船桨。读至此,令人仿佛和舟人、观河者一起,屏住了呼吸,唯见狂风卷着波浪,正奔涌向远方。全诗戛然而止,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涛声、风声、雨声和人们的惊呼声。

这首五言古诗深得山水田园派之真味,既描绘出雄奇壮阔景象,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山水以及人们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动态,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引人入胜,仔细品味,好像在欣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B)(13)

新闻推荐

当好主人翁 共建新时代

6月15日上午,滁州市琅琊街道在琅琊路小学成功举办街道第一届职工运动会。150名干部职工通过体育运动充分展示了街道广大职...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