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加速崛起 ——南谯工业开发区推进创新发展综述

滁州日报 2018-04-04 07:54 大字

[摘要] 科技创新助推加速崛起 南谯工业开发区推进创新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喻 松 通讯员郑庆国

踏着春日的阳光,记者日前走进南谯工业开发区,深刻感受到这里创新之风正劲,发展浪潮涌动。

“你看,这条全自动喷涂生产线是公司去年投入8000万元的技改项目。该生产线程序稳定、安全方便、质量可靠。技改之前,喷涂面板都是人工作业,20名工人一天只能喷500只,而且报废率高,现在一个班就能喷3000多只,合格率达到95%。”博康模具塑料有限公司企管部经理李学峰告诉记者,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工作,2015年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取得29项专利,先后被评为省级、市级技术中心。得益科技创新,公司发展迈上快车道,2017年企业产值突破6亿元。

创新让博康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如今,越来越多创新成果运用在工业园区的企业。在奥特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两千台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包装完毕,正准备出口丹麦和德国。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贾传宝告诉记者,“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这几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去年实现产值3.63亿元,二期第一栋一万平方米厂房正在建设,主打产品做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成立的新能源车用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技术研发产业创新团队,取得13项科技创新专利。企业抓创新,政府给支持。去年,政府给我们技改补贴资金400万元,让企业的创新劲头更足了。”

“园区2003年5月成立,2006年8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南谯工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惠敬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开发区目前管辖城南、乌衣和腰铺三个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作为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在库纳税入园企业286家,其中上市企业2家;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战略性新兴企业11家,“四上”企业80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59家,资质等级建筑业11家,限额以上批零和住宿餐饮企业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1家。2017年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89.94亿元,同比增长19.7%。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南谯工业开发区始终将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17年,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37亿元,同比增加13.99%;园区共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园区积极向企业宣传省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南谯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奖励细则、技术改造奖励实施方案、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评选等政策,并组织博康模具、奥特佳、恒昌机械等企业申报“支持高端制造”“支持智能制造”等九大专项的项目资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创业热情,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惠敬光说,园区各企业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大力开展各类科研活动,并积极申报各项科研成果,取得可喜成绩。2017年,园区全年新增瑞联节能、众博新材料、晨润工贸三家市级技术中心;成功申报众博新材料、雄亚塑胶、瑞联科技三家市级博士后工作站;协助众望科希盟成功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成功申报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共成功申报专利申请634件,专利授权171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知,南谯工业开发区还存在总量小、土地保障压力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惠敬光说,下一步,他们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好南谯的区位、资源、科教优势,抢抓江北新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开发区由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益发展转型。

记者手记: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潮流。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交出发展新答卷。南谯工业开发区以创新发展求突破,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新路。目前,南谯工业开发区正以澎湃动力,奋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勇立潮头。

新闻推荐

市工商局力助企业发展

市工商局力助企业发展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