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何当重修上水关

滁州日报 2017-10-12 07:54 大字

□吕师贵

自2008年滁州城开始大建设以后,滁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郭已扩大几十倍,高楼如林、公路纵横千陌,更使百姓称道的是近千年古城旧遗址和一些古建筑正在逐渐恢复修缮。百姓目前是出门见绿、处处是景。在这大建设之中,作为一名史志工作多年的同志,我想对已修复的上水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众所周之,上水关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代嘉定十年,是古滁州城第一道截洪闸。此关口经过近八百年的大自然风霜侵袭,以及人为的战争火灾破坏,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上水关已仅存一段残垣破壁,原有关口上的一切建筑物全都荡然无存。全国各地古建筑遗址涉及到的“关口”上面都会有一些建筑物,也就是亭台楼阁,如琅琊区西涧街道辖区内的清流关、河北省的山海关等地方“关口”上都有楼阁。前几年修复上水关时,滁州市政府召开了部分单位人员会议,听取一些意见后开始修缮,2016年初修复完工,在关口上没有修建楼阁。没修复的原因,参会人员认为,滁州的史志书上没有记载上水关上有建筑,因而就不建了。令人遗憾的是此关口修好后,仿佛就是一小段城墙,没有给滁城人留下任何美景,“关口”没有关口的味道,失去了“关”的寓意。

大家都知道,上水关的建立是古人在古城上流设立的截闸口,此闸口是根据民众所需随时提闸放水或蓄水,目的是保障古时滁城人民的生活用水。古时上水关的关口闸门一般都是大型巨石片做成,每片闸门少说也有近十吨,这么一个沉重的闸门,提取和放下时都要许多强壮士兵,根据摇橹的原理用力摇橹提升,当时没有电力设备,提升一次连续不断也要半个小时左右,放下闸门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每次闸门提升或放下时,如果关口上没有任何遮挡物体,倘若大雨大雪或烈日之时,官兵们提升闸门难道不要休息,不要小憩?关口上肯定是有遮挡的房屋,也就是应该有亭台楼阁,不应该仅是一段城墙而已。

至于有人说:明代《滁阳志》上没有记载关口上有房屋亭台楼阁,笔者认为书中没有记载有两种可能,一是任何志书都是要经过多年才开始记载。有的古志书记载的年限有的是隔一个或两个世纪才记载,明代《滁阳志》是明代万历年间编篆,当时编纂时此上水关已经建三百多年,所以漏记的可能性极大;二是自宋代嘉定年间此桥建成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近八百年风吹日晒,战争以及人为破坏,关口上的楼阁不复存在属于正常现象。

至此,笔者认为重新修缮的上水关不修建亭台楼阁是一种遗憾。

试想,如果上水关修建成二层或三层亭台楼阁,滁城内河再贯通,白天彩旗飘扬,游人坐在楼阁里远眺丰乐亭、琅琊山,俯视环内城河,夜晚,楼阁里灯火辉煌,市民在楼阁品茶听歌,然后徜徉于近邻新修建的清流街上,那是多么惬意和快乐。外地游客来滁游玩,游览了琅琊山观赏了新修建的太仆寺和丰乐亭,来到上水关品茶小憩,远眺山景俯瞰近景,一定也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笔者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民间再了解,听听民众的呼声,重新打造“上水关”,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够真正成为滁州城的又一美景。

新闻推荐

“两整治两维护”专项整治扎实推进

本报讯南谯区近日召开“两整治两维护”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再部署再推进“两整治两维护”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自8月上旬开始至年底,南谯区启动“两整治两维护”专项整治工作,从严从实从快整治横...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