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工作研究 ***工作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滁州日报 2017-06-30 08:12 大字

[摘要]■工作研究 ***工作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

陈朝闻

***工作是当下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深入了解该项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笔者对滁州市部分镇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来看,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调研发现的问题

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普遍。贫困户有的是世代贫穷,已失去了脱贫斗志;有的是突发性因灾、因病致贫,脱贫斗志尚存。但无论何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均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表现出对个人努力的迷茫性心态。只要上面不给钱,自己就不动。穷固然可怕,靠穷吃穷更可怕,失去脱贫信心和斗志,再多的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还有个别贫困户,一旦等不来、靠不住、要不到,就开始找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麻烦,轻则吵闹、重则上访。对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带来挑战。

***在许多具体操作层面变成了“精准投钱”。扶贫工作需要资金支持,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在具体扶贫措施中存在敷衍了事的行为,为实现早日脱贫目标,选错了手段。把扶贫资金中自己可支配的部分对贫困户直接进行发放,或者变相赠物。这种做法短期效应明显,但本质上属于扬汤止沸,同时带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问题,扶贫工作变了味。

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识别出现偏差。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属于集体性贫穷,有的地方属于个别户贫穷。前者属于极少数,后者具有普遍性。从现实来看,要精准识别贫困村相对简单,而要精准识别贫困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动态识别本身难度就比较大,有些贫困户可能会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短期脱贫,但由于后力不足,难以长久维持;有的原本不属于贫困户的,因为意外事件的出现导致了贫困,这就对现行的建档立卡制度带来了挑战,动态识别跟进不及时,全面脱贫目标难以最终实现。

部分扶贫项目前期调研不足导致扶贫资金浪费严重。实地调研发现,农村贫困户80%以上多为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人口,这些群众受客观条件制约大,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扶贫项目多为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大部分贫困户无法独立承担,这些项目未能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现实状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扶贫项目,导致扶贫效果不佳。扶贫资金浪费表现在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资金投入未通过扶贫部门而直接拨付给贫困村和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扶贫部门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导致资金使用精准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现象,集中力量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资金效益难以发挥、辐射功能不够。

二、深入推进滁州市***工作的对策建议

面对以上问题,滁州市***工作要在精准发力上作新调整。

1、扶志为先,加强培训。针对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首先要把贫困户分为“客观贫困”和“主观贫困”两类。“客观贫困”基本上因病、因灾、因残致贫,这部分群体又可以分为“无能力转变”型和“有能力转变”型的,前者数量很少,要靠政府兜底;后者通过扶贫干部的正确思想政治工作和资金项目的注入,有很大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脱贫。对于“主观贫困”户,要本着“扶贫先扶志”的理念,把“内因”激活起来,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其次,对于“主观贫困”户要力戒普遍撒钱的输血式扶贫,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扶贫工作的短期效应。为此要通过贫困户职业化培训这个抓手,对该群体进行类别化、订单式职业培训,先“扭转脑袋”,才能“富有口袋”。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身边的先进户、模范户现身说法,激发他们的内生斗志,先转变其思维方式,进而化为前进的动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2、聚焦“穷根”,精准发力。***不是定期、定量撒钱,要通过细致深入的调研找到“穷根”,对症下药。首先扶贫干部要站在农村、放下身份、接触农民,掌握贫困户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用热心和真情帮助群众出谋划策,改变现状。其次,原单位要在生活上、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关爱扶贫干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下心来、一心一意扶贫,扫除敷衍了事的主观动因。最后,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根据扶贫项目的进度情况发放,同时要跟进监督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力求每一笔钱都会产生实际效益。扶贫单位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负责,一旦发生挪用、滥发行为,应承担连带责任。

3、动态识别,注重监督。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识别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执行,贫困村的识别不难。贫困户的识别要坚持公平性,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并进行信息公开,让识别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认真倾听他们的真实声音,切实做到一个不落、一个不差。动态识别难度大、变数多,但只要抓住信息对称这一关键,干部多倾听、村民真反应,形成联动机制,操作起来会容易很多。把因病、因灾等意外状况返贫的群众及时列为扶贫对象,既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又有利于基层的长久稳定。识别过程切忌作风漂浮和纪律松弛,否则负面影响巨大,因此扶贫干部责任大、担子重。同时要加强监督,监督来自上级主管单位和纪检监察机关,也来自基层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4、因户施策,健全机制。扶贫项目前期调研要避免眼前利益和短期效应。对于贫困户来说,一个项目不能局限于眼前赚钱,更不能只是听上去很美,而是要经过立项前的双向考察,一边是农户实际,一边是发展前景。两者兼具才是立项的前提。同时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以便对市场信号及时作出灵敏反应,把好项目做好、做久。为此要着重落实“双包”任务,即“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定点帮扶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被帮扶,因户施策,量身打造脱贫项目。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拍脑袋”项目乱上马带来的资金浪费问题,首先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实行精准监督,重点在退耕还林、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等资金申报、管理、使用方面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要从严查处。其次是组织群众代表成立资金使用监督小组,定期对相关账目进行梳理、核对,对于监督小组反映的问题扶贫干部和扶贫单位要及时调查和发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从而保证扶贫资金用在明白处,扶贫工作运行在阳光下。 (作者单位:滁州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张祥安会见钟山院士一行 许继伟参加会见

张祥安会见钟山院士一行许继伟参加会见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