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也挺煎熬,请看看这些心理提示
[摘要]考生、家长都需调整心态,理性面对成绩,积极对待生活
晨刊讯 高考结束啦!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波动在高考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家长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滁州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主任、心理咨询师许静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是段难忘的经历,但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一定要理性地看待高考,面对成绩。
考生:
心灵真空期不能过度放飞
高考结束后,一定程度的放松无可厚非,但是不少考生会出现生活无度、一醉方休、无节制的狂欢,以获得一种“解放了”的感觉。许静介绍,这种放纵行为会带来很大危害,一方面过度放纵引起胃肠紊乱、睡眠障碍等生理问题,以及放纵空虚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还会导致考生因过度放松而难以适应高校新的学习生活。
同时,许静也表示,高考后的这两个月并不是获得解放这么简单,考生常出现无聊心理、焦虑自责心理、绝望心理、迷茫心理、放纵心理等心理问题。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这期间,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
家长:
多些宽容别让孩子反复受伤
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设立客观的心理预期,以免因预期过高而导致挫败感。面对高考,总有部分考生发挥失常。一旦遇到这种问题,作为在社会上历练多年的家长,一定要理性对待高考意外,接受任何成绩,并尽力将不理想的结果引向美好的未来,不要再让考生反复受伤。
当家长发觉自己出现强烈的心理波动时,当自觉焦虑不安、烦躁易怒、自闭、抑郁、绝望时,要主动走出去,多与理性的亲友交流,以获取必要的理解和慰藉。切记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孩子,更不要将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以免造成悲剧。这时候,分散注意力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可将精力转移到工作、家务、兴趣上,和孩子一起商量填报志愿,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情绪,从而平息内心的躁动。最为要紧的是,应客观分析孩子的优势,为孩子的未来做些可行的规划。
(记者张然 文/图)
图为高考首日,家长在考点外进行心理咨询。
新闻推荐
“禁烧”宣传到田头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