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醉翁亭
中国有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苏州沧浪亭、北京陶然亭和长沙爱晚亭。而醉翁亭,又推为华夏名亭之首。
“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这是欧阳修的学生曾巩当年追随先生来滁时说的话。意思是,滁州这座普通的江淮小城,正是因为欧公的到来和欧公的诗文而名声大振,让天下文士,纷纷慕名而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佳句,更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少时,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被欧公之文所描绘的山水风光、人文胜迹深深吸引,从此就记住了琅琊山中那座美丽的亭子。而今,带着对欧公文章的深刻记忆,我与友人结伴而来,走进“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探胜觅古,感受先贤的风流遗韵。
欧阳修初谪滁州时自号“醉翁”,那年他才三十九岁,正值壮年。“我时四十强犹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可别以为他真的只顾整天借酒浇愁,成了迷糊不醒的酒徒醉鬼。“醉翁”,只不过是一句戏言,一个玩笑罢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他更清醒呢!
那时,滁州城西南郊的琅琊山,还比较偏僻荒凉,像一块未琢之玉。欧阳修的好友、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在山麓建一座供人歇足的凉亭。欧阳修应智仙之邀,亲自为亭命名,并为作记,于是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不朽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在欧阳修的亲自主持下,和醉翁亭遥相呼应的丰乐亭、醒心亭相继竣工,为琅琊山增添了几处新的景观。从此,欧阳修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来亭中弹琴对弈,诗酒游乐,有时也在此办理公务,风流潇洒。后人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今天的醉翁亭景区,是一组依山而建的园林庭院建筑群。以醉翁亭为主体,周围有二贤堂、宋宝斋、冯公祠、影香亭、古梅亭、意在亭、怡亭、醒园等古建筑。亭台轩榭,布局高低互让,参差错落,曲折紧凑,迂回疏阔。
“醉翁行乐处,草木亦可敬。”在影香亭和古梅亭之间,生长着一株身影高大、枝干虬曲的古杏梅。传说是欧阳修亲手所植,世称“欧梅”,为国内现今尚存的四大寿梅之一。老梅传情,素心可证。虽经千年风霜雪雨,梅树依然枝茁叶茂,清香不绝。我们到来时,正值初春,满树花开似雪,沁人心脾。我以为,眼前这株独立不移、千古馨香的古梅,恰恰是欧阳修人格精神的物化,寓意了欧公端庄正直的道德文章,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极大影响。
在宝宋斋,收藏着一块由苏东坡手书、铭刻石上的《醉翁亭记》碑。欧文苏字,珠联璧合,堪称文坛“双绝”,后人瞻仰敬谒,惜之为稀世之宝。
走出醉翁亭,看到眼前流过的一道清清溪泉,正是《醉翁亭记》中记述的“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伫立溪畔,凝望一泓清冽可鉴的泉水,似乎还能闻到一股醇厚的酒香。遥想当年欧公临溪而渔、酿泉为酒的情状,心中也就滋生了无限感慨。
缘溪而上,一路听泉声,闻鸟鸣,和风送爽,野芳幽香。恍惚间,竟有“穿越千年”的奇妙体验。漫步琅琊古道,三五游人,悠游自得,或口中念念有声,或低头玄思妙想,不亦乐乎。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案头的山水。琅琊山的灵山秀水,给了身处逆境的欧阳修莫大的精神慰藉,欧阳修以自己饱满的情思和飞扬的文采,为琅琊山这片山水增辉添彩。一篇《醉翁亭记》的横空出世,一座小亭随之播誉四方。
名亭名文,相得益彰,千古不朽也!
新闻推荐
征兵动员进高校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