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融入“大江北” 建设新滁州 本报评论员

滁州日报 2017-05-08 08:00 大字

[摘要] 融入“大江北” 建设新滁州 本报评论员

初夏的滁州,满目葱茏、生机盎然。“大江北时代的滁州机遇和策略”战略研讨会日前在滁隆重举行,来自苏皖两省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大江北时代的滁州机遇与策略”这一主题,就两地区域经济合作、滁州与南京同城化发展、滁州对接南京江北新区等深入探讨、献计献策,各方观点交相辉映、激烈碰撞,迸发出加快融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的智慧火花,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加深了认识、清晰了思路。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北新区,江北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对于毗邻江北新区的滁州而言,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说改革开放后,滁州已经走过“大包干”“大扬子”“大滁城”时代,目前从规划角度来看,滁州即将迎来“大江北”时代。今年1月17日,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参加省“两会”滁州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滁州进一步强化开放联动,主动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发挥“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江北新区无疑是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来讲,“大江北”建设还只是个“形”,科技创新则是“大江北”建设的“神”。只有不断为园区提供和植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招引和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人才,才能神形兼备地建设好“大江北”。为积极呼应江北新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并获批了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依托苏滁现代产业园、滁州高教科创城、开发区原创科技城、汊河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构建与南京江北新区等高对接、无缝对接、协同对接的战略性板块,与南京共同迎接“大江北”发展时代。

融入“大江北”,滁州优势明显、基础良好、空间广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近”:从汊河经开区出发,仅7公里就到南京高新区,只要一刻钟车程就能直抵南京长江大桥。一个省到另一省的省会如此之近,全国也不多见。二是“紧”:在来安汊河开发区投资的企业,一大半来自江苏;汊河碧桂园销售的房产85%是南京人购买的,滁州的“卧城”效应更加凸显。三是“融”: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首个跨省合作的园区——苏滁现代产业园,就是苏皖共建、融合发展的典范。滁宁两地的融合发展不仅体现在山水相连、路网相接,产业对接、优势互补,更体现在规划衔接、协同发展,体现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共建、制度机制深入接轨、思想理念无缝对接等全方位、宽领域上。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融入“大江北”,对滁州来说既是机遇,更是责任;既有压力,更有动力。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借力借势,进一步加强与江北新区全方位的对接,推动整体融合、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争当江北新区的发展腹地、生态屏障、产业配角,谱写滁宁合作交流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留住文化记忆 守护精神家园——滁州市政协专题协商“非遗”保护传承

滁州市政协专题协商“非遗”保护传承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