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受访民警心理亚健康
[摘要]日前,市公安局开展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
在国家公务人员的队伍中,公安民警在体格上无疑是最为强健的,可在心理状态上,他们中的不少人却是极其脆弱的。对于一些民警来说,偏执、暴躁、消沉、沮丧、情绪不稳、自控力差等情绪状况突出,甚至在生活中出现夫妻沟通困难、家人隔阂严重、家庭关系紧张等情况。他们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日前,市公安局组织对全市公安民警的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民警队伍心理状况总体尚好”,但“电话恐惧症、职业倦怠、疲劳厌烦、麻痹懈怠”等状况不容忽视。其中的心理测量表数据显示,有21.9%的受访民警存在焦虑状态,有28.3%存在抑郁状态。
典型状况:
身体强壮内心脆弱心理健康亟待呵护
前不久,滁州市某县公安局民警大军(化名)患上重度精神障碍一事,在为数不多的知情人中间引发高度关注。“大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总是要求自己不能出现丝毫失误”,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或许就是因为脑子中的弦绷得太紧,使得他渐渐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记者了解到,大军大约连续三个月出现严重失眠症状,白天十分疲惫无法工作;情绪上,他焦躁不安,脾气暴躁,容易失控,无法与同事很好相处。后经外地专业医疗机构确诊,大军患上双向精神障碍,是一种重度精神类疾病。
滁州市一位基层所队年轻民警大明(化名),曾走进市公安局教育训练支队心理健康教育教官钱娅的办公室。“钱教官,我已经失眠5个月了”,匆匆掩上门后,大明十分痛苦地寻求帮助。大明由一名社会青年考入警察队伍后,换了崭新环境却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无法融入集体,不能展开学习,与他人交流困难”,“有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心里发慌、呼吸急促等状况,情况严重时甚至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钱娅教官告诉记者:“这是‘适应障碍\’的典型症状。”
记者采访中获悉,像这样背负巨大心理压力的民警,绝对不是个案。“工作越久,胆子越小,越来越谨慎,生怕出差错”,市公安局看守所一位民警说,“害怕听见对讲机发出的声音,手机在晚上也不敢关机,尤其在夜间会让人心跳加速,常常做噩梦,担心监区出现意外状况”。
拓展训练,增强团队凝聚力。
专业意见:
外部环境亟待改善内心调节方式多样
记者了解到,焦虑、偏执、强迫、抑郁、沮丧、易怒、消沉和人际关系敏感等诸多不良情绪产生并持续存在,是滁州市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这对民警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危害,更直接影响到公安队伍的管理。一些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岗位民警,如果不能很好控制情绪,失去理智,会直接影响到为民服务的态度,甚至引发“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硬、横、推”等问题,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满意。由此可见,公安民警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民警工作积极性,甚至诱发不稳定因素。
“客观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的外部因素,而且不受个人的意志所转移”,滁州市一位心理健康专家表示,“一个健康、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心态和饱满昂扬的工作热情”。滁州市可在各县市区成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立针对民警的定期心理状况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档案和危机干预等各项制度,定期测量评估队伍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尽快在各县市区公安(分)局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将心理学方法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基层民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培训心理韧性以及完善人格;探索心理健康服务警务工作方法,帮助民警提升实战技能和依法履职水平,增强底气、收获自信,缓解因“能力不足”引起的心理焦虑;实施暖警惠警工作,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多方面、多层次关爱民警,使民警的心理、生理特征与所从事的警务工作尽可能相匹配。
“对于民警个人来说,应该正确认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教官钱娅说,“在正性压力状态下,我们能够保持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处理各种事件;然而在消极压力状态下,人的身体会产生一些非特异性反应,例如身体上的疲劳、体内器官的不良反应,精神上的易躁易怒、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据介绍,个人减压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向亲友倾诉烦恼、休闲旅游、漫不经心读书释怀、听些音乐心旷神怡、琴棋书画钓鱼雅趣、以及忘却烦恼忧愁保持心理平衡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可找心理老师寻求专业的释压方法,例如“呼吸法”、“催眠法”、“渐进式放松法”和“运动放松法”等。
(记者包增光 图/文)
调查分析:
警察“蜀黍”压力山大焦虑抑郁状态突出
日前,市公安局教育训练支队组织心理健康教官团队,深入全市各县市区公安(分)局等基层单位,开展第一期心理健康“送教上门”活动。期间,心理健康教官参考有关科研部门编制的警察职业心理量表,精心制作了《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同时借鉴有关单位编制的职业心理测量量表,选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送教活动中对民警进行心理测试。
“各局基层民警和局直属第二期战训队,共213名民警参与此次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较强的代表性”,教官钱娅告诉记者,“两类量表分别回收有效数据159份和187份”,“各项数据分析表明,全市公安民警心理状况总体尚好,情绪较为稳定”,但不容忽视的是,“也存在着电话恐惧症、职业倦怠、疲劳厌烦、麻痹懈怠等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
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是“警情多、应急任务多、加班熬夜多”的“三多”工作常态。例如,城区派出所民警为接处警、化解各类不安定事端疲于奔波,工作强度大、节奏快,极易产生疲惫厌战情绪;农村派出所警力不足,“三人所”、“四人所”依然存在,长期值班备勤运转使民警身心疲惫、精神过度紧张。调查中,有55.3%的民警觉得工作时间太紧,45.9%的民警认为工作量太大,有79%的民警希望能休养放松。
此外,个人业务素质能力不适应也是重要的心理压力来源,执法程序越来越规范对警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有20.8%的民警觉得能力与专业不对口、知识更新不及时或社会环境变化大等原因,导致工作力不从心。执法环境的变化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大也加大了民警心理压力,86.2%的民警遇到过暴力阻碍执法,同时26.8%的民警表示遇到暴力阻碍执法已“习以为常”。同时,经济收入造成的心理压力,也值得关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8%的民警对工作和生活不太满意,希望可以更好,其中执法执勤岗位民警占其中的75.6%。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心理测量表数据显示,有21.9%的民警存在焦虑状态,有28.3%的民警存在抑郁状态,还有少数民警两种状态皆存在。
适当运动,缓解疲劳。
闭目冥想,解除紧张。
敞开心扉,倾诉交流。
新闻推荐
我市出台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重点整治四类问题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