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路上□刘艳萍

拂晓报 2015-11-11 16:12 大字

时下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非常不幸,在这之前的若干年里,我的身体和灵魂都不在路上。

名家说,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的这段历史委实太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侥幸考上了大专,班级里有高考和填志愿都不顺遂的才子才女们,他们在大学的舞台上,把所有关于高考的失意,都淋漓尽致地诗意地表达了出来。听着看着他们的锦绣文章,我又羞又怯。比如,舍友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纸条给我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茫然地看着她绯红的脸,许久,我仍是茫然,实在不知道这是啥意思嘛!那之前,我明明没有在高中语文课里学过这个课文嘛!她不解地看着我茫然的脸,我的茫然带给她的不解,肯定是超过了那个纸条带给她的愉快。那次事件,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大约因为我本善良。只是,我的心,似乎在那一刻,真的觉得自己需要从阅读开始改变。因为起点较低,图书馆里借来的都是很简单的小说,我觉得自己看名著、看经典、看理论,在理解和消化上,是有困难和障碍的。我虚伪地爱着面子,不肯开口去请教,而那个年代,度娘还没有在生活中出现。《平凡的世界》之类的小说,刚好符合我那时的状况,既励志又好懂。这是我阅读的初级阶段。

在一篇散文里,我还曾经写下过这么一件事。我刚大学毕业,第一次游无锡太湖鼋头渚。在景区商店购得一把丝质团扇,与我同行的有文才且特别精通书法的朋友,在扇面上题字:“与君同游太湖上,心情就像诗一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八个凝练的汉字,加上朋友颇具美感、骨力十足的蝇头小楷书写,当时就征服了我,也灼伤了我。一则叹汉字言简意赅,二则愧自己的童体字始终无长进。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难道你没有背诵过《兰亭集序》?”我如实相告,只知道题目,莫说背诵,连内容尚且不知。朋友肯定失落极了,好似她的一腔衷情落入空谷且无回响。我就是在那时候,真正感受到,阅读经典,时不我待。

毕业后,我谋到了教书的饭碗。校长要我教地理,我不愿意。语文教师出身的校长很人文,他问我:“那你说说你想教什么?”我脱口而出:“当然是语文!”校长笑了笑,居然马上答应了。我在上文中说,我本善良,为了他的欣然应允,我下定决心好好教语文,而好好教语文的前提,莫过于自己好好读书了。那些年,但凡看过的文字,我都是做了读书笔记的;但凡教材里关联到的名著,我必细读精读。犹记我执教《在烈日和暴雨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公开课,好评如潮。那个校长表扬了我的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其实,我心里知道我是多么地感谢他!犹记《十月》杂志刊载胡廷武《听风》、《听雨》、《听吆喝》,看得我入迷,既是小说又是散文。因为几次搬家,杂志遗失,前几天,终于在某出版社寻到了影印本,就像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这些旁逸斜出的阅读,等于让我在别人的文字里,度过了多样的人生。

再后来,我到江南教书。有那么几年,我坚持在课前给学生留三到五分钟时间,让他们登台去讲。学生受我影响,讲诗词者颇多。有同事觉得此法可行,也如此做了。有一天,督导听课。那天同事的学生讲的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并且在黑板上做了板书——“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人无渡舟自横。”不知同事是否因为紧张,反正没有纠正应为“野渡无人舟自横”。而那个学生教授又有一定技巧,他范读、指名读、全齐读了好几遍,我听着“野人无渡”,心里战战兢兢,我看着黑板上的“野人无渡”,几欲逃走。那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不仅要读书,而且要精细。

而就在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前夜,因为朋友聚饮,我醉得酣畅,随手写下“醒来,想起永和九年那场醉……”一个美女很关切的问:“姐姐你怎么喝豆浆也醉”,我知道她是真的关心,除了感谢,我多想她也如当年的我,因为羞怯而慢慢地走近阅读、走进阅读。

因为实际的限制,我可能无法行万里路,但是对于阅读的坚持,让我慢慢地不狭隘、不偏执,起码,我现在不是一个懒惰的胖子了!

新闻推荐

安徽破获网上制售假冒品牌篮球案涉案总价值5000余万元

新华社合肥11月17日专电(记者  陈诺)记者从安徽省公安厅了解到,该省蚌埠市警方日前破获一起网上制售假冒品牌篮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获假冒篮球8300个,涉案总...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在路上□刘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