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员帮群众同奔致富路

来安报 2014-07-21 09:12 大字

张杰

张山乡张山村中郢组一块葡萄园里,一名五旬上下的汉子正在用剪刀反复在一串串葡萄之间剪来剪去;忙完了这道工序又用纸做成圆筒状包在一串串葡萄外面。“用剪刀剪葡萄枝叫疏果,有利于控制产量,结出的葡萄既甜水分还足,能卖出好价钱;套上袋子能使打虫时药水不会喷到葡萄,实现无公害。”主人李玉龙笑着解释。6月21日上午,记者目睹了李玉龙精湛的水果种植技术。

李玉龙今年52岁,已有30年党龄。1984年李玉龙退伍后在林果站工作,承接着整个乡的林果生产技术。他凭着聪明好学的劲头和诚恳踏实的为人,很快练就了深厚的技术功底,成为林果站的技术骨干人员。

当初,他看到村里有些人外出打工无门路,有些人在家谋生挣钱难,便萌发要凭着自己的技能带领乡亲们创业,带动村民奔赴致富路的念头。通过成立张山乡林果专业合作社,种植林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合作社现有社员102户,300多人,总面积1000亩,其中油桃550亩,毛桃300亩,葡萄100亩,大紫李35亩,花红15亩。今年有700亩林果进入丰产期,总产量100多万公斤,总收入300多万元,人均收入超两万元。合作社的主要品种油桃、毛桃、大紫李,经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审定,被评为无公害农产品,并注册“中郢”牌商标,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12年成立张山乡林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支部共有12名党员,李玉龙任党支部书记,张山乡林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为调解农村纠纷和矛盾工作提供了优质载体,成为政府、合作社、入社会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平台。在创业过程中,他还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采取主动为群众送技术、送资金、拓展销售渠道等方法,多形式、全方位地帮扶群众,带领群众奔上致富路。“刚开始种植时由于技术问题走了弯路,结出的苹果口感差、每亩收入不足2000元,”李玉龙说,“通过到南京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院学习技术并引进新品种,决定改种适合本地湿度、温差的葡萄、桃子,取得了成功,平均亩收入超过5000元。”

李玉龙致富后不忘乡亲们,主动提出办培训班,从县农经部门请来技术员向全体社员传授水果种植技术,出资印制了技术资料,发给每一个社员,重点传授果树修剪、施肥、喷药等技术要领,这样的培训班一年举办4次。他还经常上门或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帮助周边农民提高水果产量、教授平时管护技术等;到了水果成熟时,他主动与无锡市锡沌批发市场联系,社员们只要把水果运到合作社就可以直接批发给市场,丰收期间每天合作社销售约7500公斤。“合作社成立党支部以来,党员帮群众已经蔚然成风。”李玉龙说,“党员杨明昌技术精,种植10亩葡萄和桃子1年纯收入超过6万元;社员李万武技术差,种植水果不得要领,杨明昌就主动帮助李万武,如今,李万武种植的10亩葡萄和桃子亩均纯收入由1000多元提高到3000多元。”

“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利用江淮分水岭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帮助合作社修路、建立地灌系统等,成为合作社成员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李玉龙说。

目前,李玉龙正在为恢复发展来安特色贡品“花红”生产而努力,2013年首批发展15亩花红,经过精心管理,今年已经初步挂果,让昔日贡品再放异彩。2011年该合作社被滁州市农委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2014年被省农委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新闻推荐

毕美家: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绝不允许借流转之名搞非农建设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12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等有关情况,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说,今年粮食产量12142亿斤,增加103亿斤,增长0.9%,实现“十一连增”,连续两...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