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年断桥终修通民生工程惠人民

来安报 2012-11-12 09:44 大字

珠龙镇是一座依山临水的古镇,背靠关山,脚枕大河,滁州第二大河—沙河把古镇老街拦腰分成河东和河西两块,明朝嘉庆年间建造的一座桥梁把河东、河西串接起来,命名为珠龙桥。

珠龙桥在陪伴珠龙镇经历历史变迁的同时,由于年久失修,在2003年被采砂船撞毁。随着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珠龙桥的损毁失修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老徐是珠龙桥边上的“老掌故”。老徐说桥断那天他记忆犹新:“2003年7月5日,桥被运沙船撞断了,之前三天的大雨让沙河水涨得飞快,上游的水也倾泻到此,上午10点左右,水已经漫过桥面,水草都堆积在桥上。就在此时,肆虐的洪水卷着4艘运沙船朝珠龙桥冲了过来,当第三条船撞上桥体时,桥断了,声音非常大,桥身中间断了40米长,只剩下光秃秃两头10米左右的桥墩。”

家住桥西面的潘先生每天都要和上初中的儿子争论一番,争论的焦点都一样,就是到底要不要接送儿子上下学。“儿子已经初二下学期了,他觉得自己能行,但我始终不放心。”潘先生说,“因为连接东西街的桥断了,学校在东街,上学必须从其他地方绕行。绕的地方很远,而且那条路是交通主干道,车来车往很不安全。”

“早就想修一直没钱。镇里几乎每年都会把修桥提上议事日程。”一位参与该项目修复的工作人员说,2010年6月2日,镇上召开一次珠龙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会。参与该项目的吕主任拿出一份《珠龙镇老街路桥恢复重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其中表述,这座始于明朝的老桥长65.5米,宽5米。但重建资金太大,镇里也拿不出钱。

民生工程惠人民。“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项目被列为民生工程项目,南谯区交通局抓住机遇,积极与省市各主管部门沟通,终于在2011年将珠龙桥纳为2011-2012跨年度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不仅在政策上得到了许可,还在资金上得到保障。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在经过实地考察和精确分析后,确定在原有桥址上修建一座3-20米预应力钢筋砼T梁中桥,桥梁全长66米,宽5.5米,从而满足附近群众的出行要求。

经过竞争性谈判,最终确定了以安徽省滨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为施工单位、合肥维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为监理单位、南谯区农村公路局为项目业主、滁州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为监督单位的建设团队。

珠龙桥由于年久失修、地形条件复杂、桥位处水位较深且水下情况不明等条件限制,施工难度很大。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各参建单位于2011年11月底进场,12月1日正式动工,2012年5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交通部、安徽省及市里相关建设规程,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积极开展以“比质量、比进度、比安全、比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立功竞赛活动,各参建单位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投身工程建设中来。2011年6月,桥梁顺利完工,断了8年的珠龙老桥终于一展新颜,重新矗立在历史长河之中。

市区领导齐重视。珠龙桥是2011年南谯区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得到了当地群众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注。工程建设期间,滁州市长张祥安,副市长、南谯区委书记金力,市交通局长王义成先后到达建设现场指导工作,省财政厅、市民生办、市交通局、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也先后多次来督查指导,切实把民生工程建设放在首位来抓。

“珠龙精神”永流传。在珠龙大桥建设期间,听当地群众讲述了上百个“珠龙桥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算不上惊心动魄,有的就是一件小事,但透过一个个故事,仿佛看到了数万名“珠龙人”激情燃烧的背影;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人们感受到了“珠龙精神”(凝心聚力的和谐意识、拼搏奉献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正穿越时代而常青。

(南谯网)

新闻推荐

金子般的心

李璇雅11月1日,大雅村村民宋金路搬进了新翻建的房子里,彻底告别了危房,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的时候往哪躲往哪藏,而这一切的背后凝聚了大雅村村主任雷永美多少的辛苦和汗水!5月10日,汊河镇开始危房改...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