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技研发的“拼命三郎” ——记全国劳动模范、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汪志义 本报记者施 璇 见习记者张 然

滁州日报 2010-05-04 18:08 大字

作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门领头人,二十多年来,汪志义始终秉承“科技引领时代,创意点亮未来”这一信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全柴乃至安徽省柴油机行业的科技进步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安徽省青年科技创业奖、滁州市1999至2004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赴京参加了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最让自己放不下的事就是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每每闲暇时刻我就会想着怎么把它攻破,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是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中心主任汪志义常有的工作状态。这位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的领导多年来坚持在公司技术开发的第一线,不为外地高薪聘请所动,扎根全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岗位上谱写着新时代科技人员的动人风采。

1993年,柴油机行业不景气,公司面临重大考验,很多大学生纷纷下海到南方寻求高薪工作,本科毕业的汪志义却岿然不动,他胸怀志向,“一定要在行业里做出成绩来!”为了解决当时公司新产品R185A柴油机的功率不足、油耗高、振动大等技术难题,他白天在办公室认真研究产品图纸,晚上回到宿舍,查阅国内外大量技术资料,制定出一整套试验改进方案,然后和工人师傅一道做试验。他不怕脏、不怕累,经过半年多不分昼夜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解决了R185A柴油机设计、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使该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顺利通过省级鉴定。该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广泛青睐,并远销东南亚。R185A柴油机在此后的5年里,累计生产12万多台,实现产值一个多亿,利税一千多万,为全柴的早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公司产品结构调整,1998至2003年间汪志义被安排从事车用多缸柴油机的研发工作。其间,他参与主持开发了十多种车用柴油机。其中,2001年主持开发的QC480Q车用柴油机,是公司第一个独立自主开发的多缸车用发动机。他和广大技术人员一道,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克服了市场同类产品的缺陷,大胆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成功地开发出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小型高速车用柴油机。该产品一经投放,就得到福田、江淮等各大汽车厂欢迎。QC480Q柴油机自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18万台,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5600万元,现在仍是公司多缸柴油机的主导产品之一,年产量达3万台以上。

在20多年来工作中,作为全柴的技术带头人,他发挥钉子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钻研摸索着国内外先进的柴油机的设计技术,虚心向国内著名专家和同事学习。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他的技能和思维得到逐步升华。无论是机械结构还是系统开发,他总能驾轻就熟地找到解决办法。

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在汪志义的技术攻关下,公司又完成多项柴油机的升级项目,在制造成本增加很少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改进,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全面提高,发动机的三包里程由3万公里提高到15万公里。产品的单台销价提高了300至5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闻推荐

汇聚青春力量 服务跨越发展 ——滁州市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纪实 本报通讯员 张 昊

2009年6月18日,共青团滁州市四届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发出了铿锵有力的誓言:“推进科学发展,创造青春业绩,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奋力实现滁州‘双超\’征程中贡献力量”。滁州市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