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冯祚泰融进《外史》中

滁州日报 2010-05-11 18:08 大字

[摘要] 冯祚泰融进《外史》中

滁州人冯祚泰,是吴敬梓移居金陵后,来往较多的乡亲之一。冯祚泰长期寄寓金陵钟山书院,和吴敬梓及其长子吴烺感情甚笃。吴敬梓曾邀他和众多诗文之士,聚会在李天泽的芦渡园中,相互唱酬,作消寒之举。他每逢科岁考,回滁州应试,大都与吴烺同行。他俩骑驴离开书院,抵达江边乘船,然后扬帆滁州。“老辈难忘冯敬通,鞭驴夹策逐秋风。小船一叶当中坐,望见乌衣夕照红。”吴烺有诗回忆这一段经历。

《滁州志》(光绪版)曰:“冯祚泰,子粹中,明太仆大咸七世孙,乾隆壬申(1752)顺天举人。正白旗官学教习,诗文有奇气,胆略过人。尝裹粮徒步出游,遍历沿河各地,探淮、黄水道利弊,著《治河前后策》四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七十五记述:“《治河前策》二卷,国朝冯祚泰撰。祚泰,字粹中,滁州人,乾隆壬申举人。是编乃肆业钟山书院所作,分《前策》、《后策》二集。

乾隆十七年,冯祚泰参加北闱考试中了举,不料中举这一年就死在北京。对于他的去世,吴敬梓及其长子吴烺、挚友程晋芳、亲戚金兆燕等,都为之悲痛。程晋芳“闻滁州冯粹中没于京邸,诗以哭之,并告诸友谋归其丧。”诗曰:“西风落叶客将行,柳色河桥记子情。臣朔侏儒饥羡饱,泾流渭水浊兼清。凌秋侠魂高云冷,倚壁丹輀乱草尘。功业词章竟河有,令人惆怅薄科名。”金兆燕也有《哭冯粹中》诗:“浮名三十载,此日竟河存?淡墨才书姓,虞歌已在门。天涯留弱意,古寺寄孤魂。何日舆归榇,青山返故园?”吴敬梓对老友冯祚泰的逝去,虽没有在《文木山房集》中吟咏哀痛,却在《儒林外史》里采撷了冯祚泰的不少经历,让他占了许多篇幅。

依据生活中冯粹中的原型,吴敬梓创造性地塑造了马二先生(纯上)这个颇有影响的艺术形象。“马二”者冯也,“纯”者“粹”也,“上”者“中”之相应也。小说中述马纯上为“处州人”,谐音即为“滁州人”也。冯粹中的籍贯、科名等特征,“饥羡饱”和“浊兼清”的生活境遇,生前厚道豪侠、身后萧条凄苦的命运,在《儒林外史》中多有叙述。尤其是冯在浙水遇假仙的经历,更被吴敬梓写得惟妙惟肖。其中《儒林外史》第十四、十五两回,写马二先生游西湖,马二先生遇“神仙”为中心,被广大读者共认是《儒林外史》经典性的章节,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认为马纯上包容了冯粹中的主要特质。何其芳也说:“马二先生是活在我们生活中间的。对于编选本的人,对于姓马的人物。”诸多名人,同声赞誉马二先生塑造的成功,说明吴敬梓对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的把握,并进行了亮度的集中和概括,使其成了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的典型。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人物与原型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部,许多人物都实有其人,其中不少是以吴敬梓的一些亲戚朋友为原型的。但作品中的人物与原型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马二先生身上虽有冯粹中的许多特质,但他是一个只知编选本和迂腐可笑的八股家,他的一些缺点是吴敬梓研究社会、洞察士林、着意放大写进去的,吴敬梓既肯定了他,也鞭鞑了他。冯粹中是一个不辞辛劳、栉风浴雨、潜心探索水利的人,为此做出了贡献,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

新闻推荐

“白衣天使”练兵忙

“白衣天使”练兵忙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