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注留守儿童 传递亲情温暖 本报记者 张 然

滁州日报 2010-05-28 18:05 大字

[摘要] 关注留守儿童 传递亲情温暖 本报记者 张 然

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而在滁州市,已经有超过17万的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留守儿童常见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关爱留守儿童举措

为了给广大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促进其健康成长,使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滁州市充分运用学校、政府和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关爱工作新机制,形成由关工委、妇联、共青团、乡镇政府等部门参与,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10年滁州市计划在全市各县(市)、南谯区的31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建立设施较齐全、运转有效,基本满足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学习和文化生活需求的活动阵地。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管理。成立留守儿童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和家长及其监护人的“桥梁”;二是有针对性铺设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感受父母的艰辛,消除情感隔阂,增强自律自强意识。三是认真落实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与留守儿童谈话、监督、考核、表彰等制度,切实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五是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其体验生活,享受成长的快乐,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良的方向发展。同时滁州市妇联积极向社会公开招募“爱心妈妈”,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采取一对多的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与管理。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推动关注留守儿童相关保障机制的出台,让其生活和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应该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

新闻推荐

天长供电客服中心获“工人先锋号”称号

天长供电客服中心获“工人先锋号”称号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