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滁州日报 2010-01-08 18:20 大字

[摘要] 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合作

徐崇华(代表市工商联)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两级的支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指出长三角地区要强化服务和辐射功能,加强对周边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据悉,国家正在编制的长三角区域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泛长三角的内容。2008年10月,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请示》,现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委和安徽省编制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报国务院即将批准实施。这是安徽省迄今为止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规划。同时,省委省政府也明确要求滁州打好“区位牌、资源牌、旅游牌”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和南京同城发展的新家园,接受东部辐射的后花园”。这些都为推进滁州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争取政策、制定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滁州市应积极争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着力创新,奋起直追,是滁州市缩小发展差距,真正融入泛长三角的必然选择。2008年10月,安徽正式启动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这也是加快滁州市发展的又一难得的机遇。建议滁州市进一步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其衔接,磨合对接措施,在加大投入、搭建平台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政策,积极打造滁州市成为泛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基地、优质资源加工转化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

推进泛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来滁投资合作

面临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的来临,建议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调整招商引资的结构、政策和服务理念。围绕第一、二产业,加速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提高效能、增加政策透明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减少招商引资中的政策博弈。加大服务力度,营造亲商、安商的投资氛围,关心外资企业的生产运营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规避、降低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企业“弯道超车”,促使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将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在滁州延伸,加速投资项目的产业链化和基地化。同时,发挥商会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分工中的作用。

量,全面、准确、及时采集、研究、发布有关招商政策、资源和信息。2.加强开发区驻外招商团队建设。驻外人员由市委、市政府公开招聘或公推公选,隶属开发区管理。3.加强对专业招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4.注重招商代表的选聘工作。

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1.加强“走出去请进来”推介力度。去年以来,滁州市这方面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方式,更多地策划一批富有个性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招商活动,使滁州市的对外招商工作更有成效。2.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3.加强各友好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联谊活动。

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协调联动机制

1.建立市、县(市、区)驻外招商人员培训交流机制。每年初由市招商局负责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并发放统一资料,让所有驻外招商人员全面了解市情和各县市区情,以增强滁州市整体信息的对外推介和协同合作能力。2.建立“大滁城”区域招商合作机制。将市直、琅琊、南谯、全椒、来安等招商信息资源加以有机整合,建立信息交流平台。3.建立市招商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在市“工招园”指挥部统一协调下,建立开发区、招商局和市(县市区)直其他有关部门信息互通交流制度和协同工作配合制度。4.强化招商“前、后方”协调机制,创优服务环境。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丁红娟(代表九三学社滁州市委)

推动现代农业大发展

一是提升对现代农业的定位,推动农业由传统的数量型管理向效益服务型转变。二是出台农业政策要通盘考虑从田间地头一直延伸到农产品贸易、仓储、简加工、深加工直至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三是围绕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提高现代农业整体效益,拓展农业发展渠道,延长产业链,让农民能就业,安心创业。四是以市场调节为主,辅以政策指导,让农民合理分享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创造的丰硕成果。

加强政府服务指导

一是各级政府应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财政支出,推动政策性保险公司开发适合养殖业、种植业规模化经营的保险产品。二是通过编制农田和水利大项目和成立农田水利投资总公司,合理打包农田水利资产,争取中央、省和银行资金支持,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长期不足问题。三是通过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兴建一级拍卖市场、仓储市场和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等途径,化解初级农产品上市形成的价格风险,避免出现农产品还未转变成商品,就在流通环节中“夭折”,切实有效缓解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难题。

提高现代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一是以“百亿粮仓”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力度,与国内知名的企业如隆平高科合作,推动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二是改进农业生产装备,搞好重大技术推广农机具的鉴定选型,推广与小规模生产相适应的中小型农机具,不断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主要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完善市县乡村一体化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果园打药、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粉碎还田等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

提高现代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参会比例。二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开展产品、技术、资金合作。三是努力引进一批知名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积极扶持本地农产品规模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牵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核心作用。四是不断完善产业化体系中的利益联结机制。

开辟企业招工“绿色通道”,设置用工信息专栏,每周更新发布一次。

5.完善园区员工生活配套。鼓励园区企业做好食堂、宿舍等生活娱乐设施建设。

6.组织实施职教大市战略。理顺职业教育体制,建立健全教育部门负责招生、劳动部门负责就业、院校专注教学的管理运行体制。研究制定技能人才行动纲要和年度发展计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扩大办学规模。规划建设市、县两级实习实训基地大平台,提高院校学生实训能力,加快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下放院校发展自主权和用人自主权,实现职业教育教师全员聘用制,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

7.组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高技能人才靠企业锻造培养,非一朝一夕;靠企业单打独斗,给高工资、高福利,去挖去引,企业力不从心,很多企业付不起。养得出、引得进、留得住高技能人才,要靠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市政府要拿出优惠措施,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补助制度,切实解决企业高管、高技能人才的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

彰显滁州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

谢德生(代表民盟滁州市委)

发挥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1.利用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有选择性地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目前东部转移的产业大都是一些需要大量用工、用地、用水、用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滁州劳动力、土地、工业用水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低的优势。从劳动力资源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原来滁州市每年外出打工人员近80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打工归来者近一半。这些归来者若得到很好安置,既可增加其收入,又可维护社会稳定。从劳动力价格看,东部地区平均工资相当于中部地区的1.44倍。从土地价格看,东部地区的工业低价(基准价),比中部地区高出1.4倍,这些都对东部产业转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要围绕绢云母、石膏、凹凸棒等非金属矿和滁菊、茶叶、大米、家禽等农副产品比较丰富的优势资源开发,大力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尤其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下线产品,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滁州资源加工型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利用现有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经过多年的努力,滁州已培育和发展了六大支柱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坚持以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为依托,紧紧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滁州工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强化措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1.做好承接产业规划,科学承接。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园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以优势产业为重点,明确各个“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

2.抓好承接产业的基地建设。要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以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把融入南京都市圈作为当前的主要目标,突破交通瓶颈,加快与南京的交通对接。要重点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

3.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速项目对接。主要是要加快落实签约项目,突出招商引资的产业重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招商项目库建设,还要大力引进创新人才。

4.优化发展环境,加速服务对接。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和利用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要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项目为主的服务行业。

为追赶跨越做贡献

杨光远

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

长期以来,中小建筑企业这个群体很大程度上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甚至被“边缘化”,任其自生自灭。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把建筑业列入各级政府经济考核目标,切实加强对建筑业工作的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优化产业结构 支持企业优化重组

一是积极实施大建筑业战略,着力进行经营结构调整,鼓励建筑企业向房地产开发、建材生产经营和其它新兴三产行业渗透,延伸产业链,推进向多元化经营转变。二是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培育和打造建筑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三是要按照“做专做精”原则,鼓励专业承包企业突出主业,向填补市场空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发展,重点扶持一批经营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拉动消费能力的专业承包企业;四是要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有序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业转移。

优化市场环境 促进企业发展

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完善建筑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建设中的转包、乱挂靠、“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完善激励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加快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管等制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建筑业科技水平

鼓励建筑业企业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大力培训人才,不断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组合,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政府应重点扶持和鼓励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科技投入,促使企业用知识和科技的不断更新提高竞争力。

部门联动 建立健全建筑业发展政策服务体系

要凝聚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合力,按照“放水养鱼、多支持、少干预”的原则,在企业注册、职称评定、税费收取等方面予以扶持,营造有利于本市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一是从招标投标源头出台鼓励建筑业发展的政策。二是拓宽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沟通平台,积极促进银行与优势建筑企业在建设项目上的合作,切实解决滁州市建筑企业在承揽任务、技术改造方面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三是改进和完善税收征管。四是加强对建筑业收费管理。

引领滁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金学政(代表致公党滁州支部)

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省、市领导号召我们要“弯道超车”,借机实现跨越发展。但是,“弯道超车”,要有超车的速度,更要有超车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不能亦步亦趋地紧跟在后面走别人的老路,必须立足开拓创新。

产业创新: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同时紧密追踪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新兴高端产业。我们培育发展新兴高端产业要从五个方面努力。首先,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不能认为发展高端新兴产业是先进发达地区专利,与我们无缘。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交通物流、信息网络为我们直接介入新兴高端产业提供可能。其次,规划设立新兴产业园区。如何介入,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新兴产业,要有明确定位。其三,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其四,推进原有支柱产业高端化。以高端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集约度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符合新产业布局的中小企业精心呵护,扶持其做大做强。其五,加大争省、跑部力度,拓展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空间。近年,在全省发展的战略布局中,滁州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全省皖西南旅游、环巢湖经济带、沿江城市群、芜马铜等大布局,滁州都没有位列其中。最近推出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芜湖在西南、蚌埠在东北,从西南到东北,中间却跳过滁州。多年来,在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很少提及滁州。争取省里的重视支持,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是主体,同时,人大、政协也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市委、市政府要增加省人大、政协会议上滁州声音,为滁州大发展营造氛围。当前,中央、省和部门都在酝酿制定“十二五”规划,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大局。这时候是挤盘子、争项目的最佳时机。我们要突出注意和中央一些具体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衔接,比如电力、电信、移动、科技、信息、航天、军工等,他们的一个项目,就有可能为我们奠定一个新产业基础。我们期待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规划中,能够争取到一批能引导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型项目落户滁州。

一产、二产高端化,三次产业前沿化、多元化,这应该成为我们“弯道超车”的一个很好的“角度”。

为打造“百亿粮仓”提供保障

潘国安(代表民进滁州市委)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高产优质的种子,是滁州市粮食产能继续提升、建设“百亿粮仓”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现有的种子生产、销售、推广局面,与农民的需求,与“百亿粮仓”建设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

1.在种子经营市场化的今日,种子品种繁多,包装形形色色,可谓五花八门。2.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宣传指导,面对繁多的品种,农民选种呈随意性、盲目性,追新求异,缺乏理性。3.目前乡镇一级的农技机构已有名无实,仅靠市县级的种子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面对广而分散的农户,人手太少,网络不健全,宣传指导监管无法到位,几乎与基层脱节。4.2000年颁布的《种子法》,有些已不能适应当今新的形势。

要确保实现“百亿粮仓”目标,必须夯实种子工作基础。为此,我们呼吁:1.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坚持正面引导,让政府部门的声音占主导地位,要盖过经销商的声音,为“百亿粮仓”保驾护航。不能把公益性的宣传寄托在经销商身上,应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基层推广队伍。如2008年滁州市大面积发生的玉米“粗缩病”导致不结实,虽不是种子的原因,但由于种子、农技部门人手不够,宣传不到位,少数农民不明白真正原因,找政府部门或上访,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2.加强种子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好、执法严的管理队伍,将其纳入到打造“百亿粮仓”的总体规划中,实现网络化监管机制。建立具有法定质量监督管理资格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立种子检验室(站),防患于未然,保证种子市场的合法安全有序。3.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经常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种子市场监测,健全种子案件举报制度,严肃处置生产安全事件,规范市场行为,杜绝假冒伪劣种子的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农民利益。同时,依法严格种子市场准入,规范种子经营,清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加快不宜种植品种的退出。4.政府部门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民选种的自主权。

整合人文资源  凝聚城市灵气

徐 茵

整合人文资源提升城市品位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滁州市大文化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由主要领导负责,下设办公机构和策划咨询机构,把整合人文资源、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全局中通盘考虑安排。

其次,要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注重对滁州市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延伸性研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人文组织社会化。2.人文典籍集约化。3.人文研究精细化。4.人文展示现代化。

利用人文资源凝聚城市灵气

1.保护开发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建筑。古建筑、古街道、古庭院等是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要十分珍惜。在大拆大建中,对滁城老城区和古镇乌衣的一些名人故居和古民居,要手下留情,十分慎重。对一些已列为保护对象的名人故居要采取措施,尽快着手维修开放。

2.修复、重建有重大影响的历史遗迹。滁城周围有许多历史遗迹,但是存量小、不集中,给修复和重建带来很大难度。一是可以采取“镶牙式”的方法进行保护,如南京图书馆就建在古城墙遗址上,其地面的一个地块用玻璃覆盖,既保护了遗址,又增加了文化气息。二是可以采取异地重建的办法,如宋太祖赵匡胤擒皇甫晖等,在滁城东门一带,皇佑五年(1053),宋仁宗在此建有“端命殿”,供奉太祖神像和“赐王岩帖”。辛弃疾在滁时曾作《跋太祖皇帝赐王岩帖》。建议在清流关异地重建端命殿,把赵匡胤、赵光义(其妻淑德皇后是滁州刺史尹庭勋之女)、赵普等与滁州的渊源展示出来。

3.建立蕴含滁州人文精神的地标性建筑。新建的地标性建筑,位置应当选在视野比较开阔之处,建筑风格可以选择古代风格,也可以选择现代风格;建筑命名应当体现滁州人文特色,建议命名为“农村改革纪念塔(碑)”,让“农村改革发源地”成为滁州的文化名片。

4.建立记载滁州人文资源的文化之廊。利用这一载体,可以集中展示滁州人文精华,可以专项展示滁州人文史料。其艺术形式,可以参照外地经验并自主创新,如可借鉴北京颐和园长廊的梁柱绘画、南昌赣江边文化走廊的板块浮雕、南京新“三中”路文化墙的连片绘画和浮雕,把美化环境和人文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凝聚城市的人文气息,真正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纵深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康红兵(代表农工党滁州支部)

做好招商引资的大局谋划

1.认真做好工业园区科学发展规划,注重发挥产业集群效应,高起点谋划低碳产业,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性布局,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2.及早谋划滁州市招商重点区域。建议国内可确定长三角、珠三角,大型央企为重点,海外可确定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为重点,国外可确定以新加坡等东南亚华语国家为滁州市招商重点区域。3.及早谋划制定利用资本市场招商意见。国家在2006年已经出台鼓励创业投资的政策,滁州市迄今对此尚未行动。建议制定地方配套政策吸引外来投资集团、创投公司到滁州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本土民间创投公司。

加强招商团队建设

1.加强招商服务团队建设。充实各招商局信息服务人员数

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

杜春花

伴随着滁州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加大,“招工难”问题日益显现,直接影响了部分企业的产能释放,已成为招商项目落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为此建议:

1.要把企业用工问题当作一件大事、要事来抓。

2.要把解决企业招工问题作为最大的帮办服务。把招商与招工、引项目与引人才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重并举。引资单位、经委、开发区要把企业招工作为重要职能,切实担负起帮办义务。

3.加大培训力度。各级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要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状况,整合各类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与用工企业联手,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

4.做好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劳动部门要把企业招工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合理布局和建设好劳动力资源市场。企业集中的开发区也应该建设一个开市频率更高、面积更大的劳动力市场。建议立刻着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在集镇、乡村的显著位置设立发布橱窗,至少每半个月更新发布一次。报纸、电视台、电台、政府网站等媒体要

加快建设“数字滁州”

王家华(代表民建滁州市委)

1.大力宣传“数字滁州”。“数字滁州”的建成是给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以及广大的市民所使用,需要加大“数字滁州”宣传力度,让“数字滁州”走入千家万户。要让他们知道“数字滁州”不仅可以在办公方面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应用到城市区域规划、建筑、环保监测、公共设施管理、城市地图导航、气象监控、灾害预警、公共场合视频监控等各行各业。

2.搞好协调管理。“数字滁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搞好组织协调管理是实现“数字滁州”的关键环节,组织协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数字滁州”建设不能仅依靠某一个行政部门来组织协调,为了有效地协调建设“数字滁州”,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设立信息化办公室,成立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班子,制定“数字滁州”的发展纲要以及资源共享的政策与标准,解决各自为政,互相封锁等问题,促进“数字滁州”建设健康发展。

3.提前建设基础设施,提高人员素质。建立“数字滁州”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建设和基础空间数据的生产,这两项可以齐头并进。一要下大力气尽快完成城市各种比例尺的空间数据的生产,并建立数据更新的机制,保持数据的现时性和权威性。二要提高人员素质。

4.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由于“数字滁州”与空间数据有关,数据量又大,使人感到比一般的信息系统要复杂得多。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但是社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所以滁州市在建设“数字滁州”时,要充分估计到“数字城市”建设的复杂程度和周期。建设“数字滁州”时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建立那些并不复杂、经济效益明显的系统。

5.正确定位“数字滁州”建设。滁州市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滁州的城市建设速度较快,未来若干年里工作重心更多的集中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所以,在“大滁城”建设期间,“数字滁州”建设的定位应当是以“城市规划管理型”为主,各个部门都可以利用“数字滁州”来进行滁州市各方面的辅助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得滁州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当“大滁城”建设趋于完善时,“数字滁州”建设的定位应当需要转型,以“城市生活服务型”定位为主,以“城市规划管理型”为辅。

新闻推荐

滁州办好实事造福城乡 安徽日报记者 罗 宝 周连山

滁州办好实事造福城乡安徽日报记者 罗 宝 周连山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