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缭绕人性的丰美 ——亚鲁诗集《柔声细语》札记
[摘要] 微语缭绕人性的丰美 亚鲁诗集《柔声细语》札记
□佐 夫
好友亚鲁先生诗集《柔声细语》最近由团结出版社推出。亚鲁,原名贡发芹,系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明光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柔声细语》是其第二部诗集,认真拜读之后,颇多感触。
一、“微语”说
我所言及的微语,是从灵魂的低声部发酵出来的醇酿,是厚德参着谦卑,心性融入学养的一种大境。近日,研究读了亚鲁先生最新出版的诗集《柔声细语》,这种感觉更像一把富含挚爱元素的刀刃,一点一点幸福地切割我,一丝一丝快意地抽取我,让我在“分崩离析”之后进而开始学着搜寻与凝望,在最初的来路,在更远的远方……
二、从风物到心声
《故乡谣》里,诗人如是道:“青山下/碧水旁/绿树掩柴房/牧笛声声绕余梁/欢歌梦里长。”这样浸润芳美的诗句像一泓青碧甘冽的山泉,我曾经一度浑浊的视域经他这么一番洗涤,那里的空气开始纯净,那里的尘杂开始下潜,而真正褪去尘垢的是心灵经受的漂洗与荡涤。“弯弯的荷塘/弯弯的清香/弯弯的诗意/弥漫着神秘的向往”这珠玉般的诗句在《柔声细语》中俯拾皆是。在《弯弯的畅想》里,诗人明确地意识到,那些能够呈现生命本质的美,并非都是顺利与畅达的,诗人连用了三个“弯弯”,足以看出其人生的历程埋伏着多少酸辛与苦楚。
我与亚鲁(贡发芹)兄结交三十余年,对于他,我比一般人都知根知底,他从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起步,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进了县城教高中,后来又自学法律,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律师,再后来,由于勤勉刻苦,学养深厚,终被上级领导赏识,转行成了一名政府机关干部。他的每一次转身,都蕴含着一个追求者的执着与艰辛。一如诗中唱道:“弯弯的青山/弯弯的时光/弯弯的生活/伴随着艳阳与冰霜……。”
三、从哲理到思悟
亚鲁的诗没有刻意做作的成分,更没有哗众取宠、卖弄文字技巧、刻意取悦读者的矫情与媚态,我之所以连用两个“刻意”,意在告诉我身边的人和离我虽远但诗心相近的朋友,他的诗不仅充满着哲理的机趣,更闪耀着对于生命的沉淀与思悟。在《我是一枚贝壳》里:“虽然没有柔和的目光抚慰/虽然没有发自内心的惊叹/但我愿意放弃亿万年的梦想/谁能了解我低微的心愿/”读到这一连串叩问灵魂的诗句,什么样的心灵不为之颤栗?有时我在想,我们整天都在为着一己之不公而大喊大叫、甚至连声抱怨的同时,真的感同身受地想过像贝壳一样多年来遭受冷遇与孤寂的心境吗?
“文学的星空光华璀璨/而我们只充当流萤/逃匿在夜晚”(佐夫《流萤》)。
作为一名文学征途上的竞跑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么多年来,亚鲁一直不改初心,不论是在文史领域的求索,抑或散文天地的驰骋,他的每一次行走,都镌刻着诗的印记:“有人不慎迷了路/在哭泣/有人在路边休憩/心满意足/有人嫌路途遥远选择返回/有人被路旁的小花深深的迷住……”
面对此番情状,诗人如何选择?
“我一路走来始终前行/虽疲惫不堪/但不曾停止脚步……”
四、永远的情结:故园之恋
写到故园,写到对故园之恋,我敢说,亚鲁兄在我所知晓的文人队伍中,堪称第一。无论写清朝大臣《吴棠史料》,还是《明光出了个朱元璋》,乃至后来的《帝乡散记》、《帝乡散忆》、《故园乡愁》等,这些书名在我的记忆里如数家珍,书中的每一个字句、标点,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思与乡情。当然,更令我钦佩的是,他从故乡的山野一路走来,他像一束孤独的野花,“没有人知道她散发的芬芳/野兽的足迹不曾经过她的身旁/鸟儿也不从她的上空飞跃歌唱……”
这便是野花的命运,但是无奈之中诗人并不屈从:
“孤独的野花/只好孤独的生长/孤独的野花/充满孤独和惆怅/满天的晚霞/都在为她彷徨/但她依然追求一个梦想/明天日出时/还能继续尽情绽放”。
五、永恒的诗意,无尽的远方
我一向认为,亚鲁的诗是站立的,就像他的人格与操守。无论说他是一棵坚挺的松柏,抑或一株遒劲的野草,这些本质上看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始终能够一以贯之的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行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不会刻意为了张扬某种高度去迎合众生,更不会超越本真,放任自我,用个体的狭小缝隙去做虚情假意的浩瀚。他用良知去吟,用苦心去唱,用灵性去舒展,用激情去礼赞。有了这些新奇而珍贵的人性元素,这世间还有什么能够与之媲美呢?我相信,作为一位具有大爱情怀的诗人,他的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弥散着永恒的诗意、无尽的远方。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罗宝本报通讯员包增光一对菜农夫妇开着拖拉机去菜场卖菜,路上遭遇意外,白菜滚满一地。前来处理的民警不仅及时处理事故,还和众人帮忙卖完一车白菜……日前,发生在明光市的这一幕温暖了许...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