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镇馆之宝·凤鸟纹玉簪首

安徽日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凤鸟纹玉簪首。 (资料图片)

吴晓芬

簪,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由笄发展而来,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女性用的簪,大体都由两个部分组成:簪柄和簪首,簪柄末端成尖状,可以用来固定发髻,簪首用作装饰。簪的材质多种多样,有金属簪、玉石簪等等。安徽博物院藏有一对凤鸟纹玉簪首,出土于嘉山县(现明光市)板桥陇西恭献王李贞夫妇墓。

这对玉簪首,大小不一,玉质上乘,工艺精湛,是玉雕中的精品之作。大件长3.98厘米,宽2.54厘米,厚0.4厘米,小件长2.83厘米,宽1.8厘米,厚0.2厘米,均为和田白玉材质,局部沾染铜绿,据此判断应是原有铜柄氧化所致。制作工艺上,两件玉簪首均采用镂孔透雕手法,双翅皆阴刻数组分段排列的短直平行线,每组线之间以斜刀雕刻的宽槽为界,整体线条刚劲挺直,细腻传神。细节上,两只凤形态各异,灵动飘逸。大簪首上的凤回首振翅高飞,身后透雕几乎与其身体等长的缠枝卷叶纹云。小簪首凤眼圆睁,直视前方,正欲展翅飞翔,背后飘荡两股云朵,动态十足。

和这对玉簪首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玉灵碑,碑正面阴文楷体刻有“吴孝亲公主朱氏之柩”。这里的“吴孝亲公主”是何许人也?

“吴孝亲公主”指的是朱元璋的二姐、明朝陇西王李贞之妻、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母——朱佛女。朱元璋(1328—1398)早年家贫,迫于生计,在家乡濠州钟离一带为地主放牛,日子窘迫。其二姐朱佛女(1315—1353)长朱元璋十多岁,嫁李贞为妻。据《李氏族谱》得知,李氏家族家境殷实,朱佛女常常接济穷困的朱元璋,助他渡过难关。朱元璋在《祭陇西王李贞文》中对此有明确表述“昔者,朕居元时,生理艰辛……惟姊孝专心,尔(注:指李贞)能同之,故有资助,虽歉不荒”,朱元璋对二姐的资助一直感念在心,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就“吴王”位,第二年二月,发布两道吴王令旨,其中之一就是追封已故二姐为“孝亲公主”。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多次追封二姐,并对其家人加官进爵。

元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大旱,接着又爆发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被迫逃离家乡,就此与二姐失去联系。25岁时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并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战事需要,朱元璋回乡募兵,“上姊夫李贞携其子保保(注:李文忠,小名保儿),自淮东来见”(出自《明实录》),此时,朱元璋才得知,二姐朱佛女已逝,而李家也在战乱中“室家无存”,朱元璋见到李贞父子,“甚喜,抚以为子(注:指李文忠),令从己姓”(出自《明史·李文忠传》),此后便留李贞父子在身边,并着力培养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大力培养下,李文忠迅速成长为明王朝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名将,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

1969年2月,省文物部门对李贞夫妇墓进行清理发掘。该墓葬为南北向,设一个前室、并列两个后室,西后室是李贞墓室,前文提到的玉灵碑和玉簪首出自东后室,即朱佛女墓室,据此判断,玉簪首该是朱佛女生前所用之物。但《明史·公主传》载:“曹国长公主,太原主母妹,嫁李贞,助贞理家尤勤俭,早卒……先是,兵乱,主未葬,命有司具礼葬于李氏先墓”,由此可见,朱佛女先葬于李氏先墓,在李贞死后迁葬于此。有专家根据朱佛女死之前李家家境及当时社会环境判断,这对玉簪首可能并非朱佛女生前所用之物,有可能是二次迁葬时李文忠为母亲陪葬之物。李贞夫妇墓还出土了圹志一盒,是李文忠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所立,因此,该玉簪首的制作年代当在洪武十四年之前,这为研究明初玉器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内容。

新闻推荐

逆行超车致人死亡

开车最怕的就是:你不撞人家,人家要撞你。近日,明光市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宣告缓刑二年。法院审理查明,2016年6月20日,陈某驾驶大型普通客车沿京福线由南向北行驶,行...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