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乡镇名片﹄收获﹃名牌效应﹄ —明光市大力发展特色镇域经济纪实

滁州日报 2010-12-27 17:42 大字

[摘要] 打造﹃乡镇名片﹄收获﹃名牌效应﹄ —明光市大力发展特色镇域经济纪实

在明光,自来桥镇的山芋能卖出高价,涧溪镇的绿豆能在高价之下仍供不应求。个中原因在于这些农产品都注册了商标,都是“名牌”,明光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周福红说,近两年,江浙客商中有数十人次都是冲着这些名牌农产品到明光考察或投资的。这些“农”字号“名牌”,正在生成更多的经济意义。这些“名牌”,无一例外都出自明光市精心打造的“乡镇名片”。

特点:一张“名片”代表一个乡镇

在明光,17个乡镇各有一个“别名”。“山芋之乡”、“银杏之乡”这些饱含生态气息与土色土香的称谓,如今都代表着不同的乡镇,正日益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不断催生出明光农特产品的“名牌效应”。

给明光“乡镇名片”排一个序,“螃蟹之乡”女山湖当在前列。“女山湖”牌大闸蟹在以“蟹王”钱永言为首的一批养殖大户强势引领下,已经走进钓鱼台国宾馆,畅销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只螃蟹比一头猪仔贵”已耳熟能详,女山湖等一批乡镇因螃蟹而扬名。有这样一个乡镇群的力挺,明光“全国水产百强”的称号才会日益牢靠。

“银杏之乡”泊岗,是可以排在前列的又一张“乡镇名片”。在这个乡,只要能见到一小块空地,就一定有银杏树茁壮成长。家前屋后头,田埂塘坝上,“金泊岗”牌银杏无处不在,街头横幅打出的“安徽银杏第一乡”成为对勤劳泊岗人的贴切写照。知名银杏种植大户陈宜关说,他的树一棵最多卖到2万多元,每年都要卖十棵八棵,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

这样的“名片”还有一组:“山芋之乡”自来桥,“西瓜之乡”古沛,“蔬菜之乡”潘村,“绿豆之乡”涧溪,“甜菊之乡”管店,“稻种之乡”桥头,“杂粮之乡”石坝,“菊花之乡”张八岭,“草莓之乡”明南。此外,明光还有两个姓“工”的“乡镇名片”,一个是率先建成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苏巷,一个是靠矿产开发成为经济强镇的明西。

故事:“名片”后面的点点滴滴

2010年9月25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全国五省一县在会上作典型发言,这里的“一县”正是明光。此外,甜叶菊生产、河蟹健康养殖、甘薯技术培训、绿豆现场观摩等全国或全省性会议也都于近年在明光召开。

选定在明光开会,自然是对明光特色农业的影响力以及创造这些特色的“功臣”们的肯定,而“功臣”的主体自然是明光市的乡镇干部。可以说,明光市有目共睹的特色农业是由每个乡镇的特色汇集而成。

有这样三个故事耐人寻味。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自来桥山芋。这里是青年时期汪道涵战斗过的地方,老区的营养铸成了自来桥人坚韧的品质。他们十年尝试过六七个新品的种植,也成功地获得过“冬瓜第一镇”美誉,由于“卖不掉又存不住”,烂冬瓜烂山芋随地可见,最终都宣告失败。方向转到山芋种植后,他们重点解决了储藏问题,硬是从群山中开挖出十多条隧道一样的“城堡”,保证了数以万吨的山芋能够深藏其中,安然过冬,成功地反季节。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涧溪绿豆。涧溪绿豆曾是贡品,最大特点是“水开豆子烂”,因为产量低曾经逐年减少,“明绿”商标也被外地抢注。2000年前后,明光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用3年时间,用保留下来的良种在涧溪镇进行标准化试种和恢复性生产,并成功地争取到世行项目资金。2008年明光市成功地将“明绿”商标夺回,明绿获得原产地商标注册。在市政府引导下,老牌个性酒“明绿液”与明绿种植基地结为连理,“明绿”之香正绵延四溢。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古沛无籽西瓜。如果不是古沛镇连续四任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如果没有农技专家赵子津对嫁接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良,古沛就不可能成为无籽西瓜的诞生地和发展地。

对于“乡镇名片”,明光的决策层始终抓在手上。确定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升级,光大传统产业,提供种植技术,扶持资金,注册商标,争取市场,实施名牌战略,诸如此类,明光市委、市政府领导了“乡镇名片”推出的全过程。

(下转第二版)

本报通讯员张登峰於星杨磊

新闻推荐

明光一水利工程获中央投资

明光一水利工程获中央投资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