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铭书忠厚传家诗书相习

潍坊晚报 2018-12-16 10:54 大字

于铭书深得于祉书法之妙注重家风的培养和传承

于铭书(1830-1906),字宝泉,号润斋,又号榆园居士,邑庠生,因子普源被朝廷加封“同知加二级”而得封“中宪大夫”(正四品散官),于周第十四代孙。他的家学渊源流长:其一世祖于周,明朝弘治戊午科举人,诗人,文学家;其二世祖于梦弼,明朝嘉靖壬午科岁贡生,书法家;其三世祖于克和,明朝嘉靖时期七品散官,书法家;其四世祖于养素,明朝隆庆己巳科岁贡生;其五世祖于泾,明朝万历年礼部儒士,书法家;其六世祖于凤翼,明朝崇祯年邑庠生,书法家,文学家;其七世祖于笃祜,清朝顺治年贡监,书法家;其八世祖于适,清朝康熙年间太学生。

于铭书是清代后期文学名人,著名书法家,曾跟随潍县诗画大家、理学大儒于祉学习书法,深得于祉书法之妙,至老年益圆健活泼,偶仿刘墉,真伪难辨。“……临摹晋唐诸拓本极多,求书者踵相接。游京师时,尝代同邑王阁学为人书便面,见者以为绝伦。于荫霖语人曰:此吾族子代作也……”。

王垿(1857-1933),字爵生、觉生,号杏村、杏坊,晚号昌阳寄叟,晚清著名书法家,曾为《于荫霖墓志铭》书丹。王垿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学士、河南学政、督学河南兼授翰林院学士,后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官居正二品,被尊称为“王阁学”。王垿在北京曾拜潍县籍状元曹鸿勋为师,入室学习书法。王垿的书法和谭鑫培唱腔一样,在当年非常流行,受人追捧,京城许多大商号所挂的牌匾、对联,多出自王垿之手,乃有“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之盛誉。魏晋时期,“便面”成为风雅之士的挚爱,在现存的魏晋壁画中,男子在吃饭时也手持“便面”。也就是说,王垿身为二品京官、内阁学士、著名书法家,应酬很多,有时完不成约书,正巧于铭书来京游玩,就托于铭书代笔书“便面”,因为模仿的太像了,故而才有“见者以为绝伦”之说。因为于荫霖比于铭书高一辈,所以他对别人说“此吾族子代作也”。过去的书法,多讲求规规矩矩、四平八稳,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相等、没有变化。但是,于铭书却提出字要有窄行与宽行之分,主张创新,这样才有美感,因此,他的书法别具一格。晚年,他更喜欢画梅,别有天趣!

于铭书非常注重优良家风的培养和传承,每逢年节,家中都要贴上一幅“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以此来告诫家人做人、做事的道理。他儿子于普源自幼聪慧,承父教诲,学业日进,既工隶书,亦擅行书,其作品得赵体之潇洒、灵活。

于普源谨遵严父教诲认真做事受百姓爱戴

于普源(1868-1922),字佛航,1868年出生于潍县城里新街子书香门第,清朝末年进士,翰林,山东省谘议局副议长,山东省各界联合会副会长。光绪二十年(1894年),于普源考中甲午恩科二甲第25名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896年,朝廷外放他到安徽省来安县任知县。父亲于铭书手书“勤谨和缓”四个大字送给他,以当《官箴》。

乾隆年间,潍县韩梦周曾任安徽来安县知县,他爱民如子,政绩卓然,当地老百姓为他建了“韩公祠”。于普源在赴来安县任知县之前,父亲对他说:“来安为乡先辈韩理堂先生故治,有遗爱在民,尔其勉之!”还说:“你年轻做官,能否胜任,也未可知。上任后,要先拜孔庙,再拜韩梦周公祠堂。之后的一切布政、安民政策,均按韩公的方法施政。你这样做,我即放心无忧。”在其后的从政道路上,于普源一直遵奉严父的教诲,谨慎认真做事,受到全县老百姓的爱戴。之后,于普源被调至太湖、灵璧两县任知县,均有很好的政绩。由于政绩卓异,于普源受到山东巡抚杨士骧的赏识,调山东省办理全省学务,后被选为政法学堂监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月,清政府颁布《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诏令成立各省谘议局。随后,山东谘议局开始筹备,于普源当选为议员,代表莱州府。11月,山东谘议局在济南成立,于普源当选为副议长。

拥护起义推行新政

晚年热心公益事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徐镜心与同盟会会员丁惟汾等人商议策划当地驻军、绅士、商人、学界响应,拥护起义。在此形势下,思想开明、具有共和思想的于普源坚决响应。11月7日,革命党人联合各界人士举行会议,取消了山东谘议局,成立了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作为立法和监督行政的全省最高机关,选举夏继泉为会长,于普源、范之杰为副会长。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于普源暂署青州知府,他不遗余力地推行新政。1914年,于普源改任新城县知县。因新城县与江西一县重名,省政府拟改名为“耏(er)水”。于普源认为“耏水”名字生僻,不便民众识认,否定此议。他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到县境内曾有春秋时期齐桓公点将台遗址,便建议将县名更改为“桓台”,省政府批准,“桓台”之县名沿用至今。

1913年,由潍县劝学所(教育局)所长张树棻创建、潍县教育家郭恩敷任校长的潍县县立中学(潍坊一中前身)成立,校址在城里大十字口以西路北原潍阳书院旧址。于普源应邀为该校题写了“容忍”二字的校训,意为“有容德乃大,能忍心自安”,这校训成了这所百年老校的精神底蕴。晚年回到家乡,于普源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经常到十笏园与地方名流谈书论画,被十笏园主人丁毓庚待为贵宾。潍县的社会名流,如陈恒庆、梁文灿、陈怡馨,以及杜佐宸、张树棻等人,都乐于与于普源切磋书法,于普源的许多作品大都出自这个时期。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潍县有一位木工艺人、书画篆刻家谭云龙,青岛市博物馆收藏有他92岁时自书本款的《竹石图》,图中有谭云龙、于普源、陈恒庆三人分别书写的三段题跋。

文/图于志军

新闻推荐

来安县着力打造村居法律顾问“升级版”

本报讯面对农村法律服务资源短缺、群众法律需求增多的现状,县司法局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在全覆盖基础上,通过提升律师服务...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