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养殖能手

滁州日报 2018-02-28 10:18 大字

本报通讯员苗竹欣本报记者蒋瑞蕊

2月4日立春日,早上6点不到,天还没放亮,62岁的来安县施官镇施官村脱贫户杨芝宝已经在猪圈里忙活了半天。一个月前,他刚把2000只鹅卖了,趁着农闲,又养了8头黑猪。对于老杨来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景。这一年,他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债还清了,心情好着呢。今年年夜饭一定要鸡鸭鱼肉蔬菜备个够!”2018年这个新年,老杨心里美滋滋。

3年前,杨芝宝患上严重的关节炎症,卧床不起,同时,妻子又患上重病,而两个孩子也相继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这让本不富裕、仅靠两亩田吃饭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绝境。杨芝宝说,当时自己有想法,想创业,但没有周转资金是最大的拦路虎。

正在杨芝宝一筹莫展的时候,2015年,镇村两级给他送来了脱贫攻坚好政策,当地村镇银行送来了5万元免息贷款红包,县卫计委送来了“351”医疗救助兜底大礼包,县教育部门也主动为他申请了助学金。

“不是共产党给我这个好政策,让我能够无利息贷款,养殖业根本干不了,现在一年纯收入能搞万把块钱。下一步我还要再养5000只鸭,争取明年收入翻一番。”杨芝宝说。

杨芝宝的脱贫得益于来安县实施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的脱贫攻坚政策,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金融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等多项措施齐头并进,确保了扶贫扶在点上、扶到根上。

春天寓意着希望。“摘掉了贫困帽,今后更要好好干,尽快成为村里的富裕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站在自家田头,杨芝宝眼里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表示要向村民传播他的脱贫经验,并免费为养殖户传授技术。杨芝宝脱贫的事迹极大地触动了村里甚至全乡剩余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都铆足了干劲,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力争早日摘掉穷帽。

新气象

新闻推荐

正月初九,18万余人喜逛庙会

传统民俗魅力不减,商贸活动人气旺盛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