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粪污资源化 增效又环保 ——来安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见闻

滁州日报 2017-11-23 07:55 大字

本报通讯员苗竹欣本报记者李慧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来安县张山乡的大禹家庭农场,只见地面干净、圈舍整齐,能看见膘肥体壮的大黑猪在空旷的场地上奔跑撒欢,却闻不到一点家畜粪便的异味。而在养猪场周围,有机蔬菜园里也是一片好风光,红的辣椒、绿的黄瓜、紫的茄子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农场主蔡建禹指着猪圈旁边六组黄色的大罐子介绍说:“这些沼气设备是我们农场去年新上的宝贝,有了它们,粪水变废为宝,蔬菜的长势也更好了。”

蔡建禹的养殖场每年出栏生猪两千余头,产生粪便540余吨。原来,清粪全部靠人工,成本高不说,堆积的猪粪还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而有了这些沼气设备后,猪粪从涵管直接排入发酵池,经发酵后,沼气自动压入储气罐,用来做饭、发电,沼液则自动流入废液池,代替复合肥料,用于农场200亩蔬菜基地,光是化肥一项,每年就节省了近4万元。

猪粪变废为宝,让农场的蔬菜基地也发生了新变化。据来安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史平三介绍,粪便通过沼气池和压氧池处理后,达到了去污灭菌的效果,沼液沼渣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养分高,肥效显著,还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蔬菜品质。“用沼液浇灌出来的蔬菜,虫害少,口感好,比普通蔬菜贵30%,还经常供不应求。”蔡建禹说,沼肥的使用,不仅节约了成本,也给农场的蔬菜带来了好销路。

在位于来安县半塔镇丁城村的滁州力大王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里,一车车粪便被倒入微生物发酵池,公司总经理杨克伟介绍,在粪便里按比例添加生物菌剂,机器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处理,有机物质就能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再经过粉碎、筛选、风干、制粒等工序处理,畜禽粪便就彻底脱臭,摇身变成了价值不菲的有机肥。

“这种有机肥,氮、氧化钾、五氧化二磷等养分含量都高于国家技术标准,养分更全面,肥效更持久,用这种肥料种出来的农作物,品质更好,价格也更高。”杨克伟表示,现在的老百姓都认可绿色、有机产品,他们的产品销路更好了。

为了解决原料问题,公司还同周边农场签订了合作协议,定期把粪便运到厂里,既为农场解决了粪污处理的难题,也为公司生产提供了原料。杨克伟表示,公司每年生产有机肥近8万吨,能消化粪便32万吨。

几年前,养殖场产生的粪污曾让周边百姓苦不堪言。动物粪便除了一部分还田以外,剩下的长期堆放,不仅散发恶臭,招来蚊蝇,还对周围环境、地下水源造成污染。近年来,为了对付这无处安放的粪便,来安县在科学布局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基础上,大力推广“猪—沼—菜”循环利用、稻虾共养、稻鸭共养等生态种养模式,引进有机肥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让令人头疼的粪便变成了帮助农民提质增收的宝贝。

此外,来安县还提供配套专项资金,鼓励建立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对沼气、有机肥等粪污处理相关技术措施提供补贴;农委和养殖大户合作,引进新技术,提供技术指导,进行实验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生态种养;引进滁州力大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滁州绿之源动物蛋白饲料厂处理养殖废弃物,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赢。目前,在来安,稻虾共养、稻鸭共养等种养共作模式已遍地开花,采用“猪—沼—菜”循环利用模式的农场达到18家。

新闻推荐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本报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来安县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用好考核结果,解决突出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