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失散23年 民警帮她圆了梦

安徽商报 2017-11-15 10:20 大字

“张所长,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这辈子我们姐弟还能团聚,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了却了我们姐弟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刘文华与家人失散二十余年,11月14日上午,她的妹妹紧紧握住来安县半塔镇派出所民警的手,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事情源自于今年8月的一天,来安县公安局半塔派出所所长张勇带领民警开展入村走访。其间民警发现,龙湖村民江某家中一妇女没有身份证明,且与之交流发觉其语言表达不清,只言片语中表明自己姓刘,今年50来岁,祖籍江苏省扬州仪征市,23年前走失后,流浪到半塔镇,后与当地村民江某相识,并与之生活了20余年。

得知这些信息后,民警通过全国人口查询系统搜索刘某的信息,但信息系统显示的几个刘某均不符合条件,江某一家人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唯一能确定的是她姓刘,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人,具体名字不详,寻亲工作犹如大海捞针。但民警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这些有限的资源、尽最大努力为其寻找亲人。

随后民警们通过年龄段等信息一个个进行比对,并积极与江苏省仪征市公安机关取得联系,来安、仪征两地警方最终确定该妇女名叫刘文华(53岁,仪征市新城镇人),顺利联系到了刘文华的家人。

14日上午,民警将刘文华接到派出所。刘文华的亲属一行十余人一大早就从仪征赶到来安。当前来认亲的家属见到刘文华时,一眼就认出她正是失散了23年的亲人,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刘文华凭借记忆依稀辨别出她的亲妹妹及亲弟弟等人。至此,一场间隔23年,跨越百余公里的寻亲终于画上完美句号。

王晓丹方超李萌

新闻推荐

有江淮分水岭区面积72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一半;水源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来安县立足生态和产业优势,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了岭区农民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张杰通讯员赵正平戴义敏来安县施官镇贾龙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典型的丘陵缺水地区;2013年以前,这里清一色的传统农业,靠引外水种植水稻和小麦,增加了投入的成本,农民人均年收入9000元。村两委在研...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