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滁州北大门翻新记 ——西涧街道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滁州日报 2017-09-11 11:56 大字

张晨旭张慧

西涧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东与来安县接壤,西与施集镇毗邻,北与沙河镇相依,南与市区连接,与建设中的琅琊政务新区、经济开发区融为一体,同时是滁城市场蔬菜供应主产区,又是琅琊区粮食生产基地,素有“滁州北大门”之称。西涧街道行政区划面积12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614.7亩。现辖4个社区,10个行政村,村民组175个,总人口5.1万人,是一个集工商贸易、特色农业产业、观光农业开发等于一体的城郊型街道。

近年来,在省、市、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西涧街道办事处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加强改革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今的滁州北大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宜居宜业的“幸福街道”已经成为它的新名片。

美丽乡村建设

文化源远流长

自然风光秀美

今年8月,一座耗资6万余元的花岗岩雕塑在琅琊区西涧街道西涧社区的文化广场顺利安装完成,这尊雕塑的正身正是那篇彪炳千秋的诗章《滁州西涧》的作者,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千年以前,出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这里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让西涧的秀美山水为迁客骚人所讽诵,西涧何等之幸,得蒙诸多文化巨星的垂照,韦应物虽然遥远,但足够明亮,悠久渊远的历史文化成就了西涧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的昂扬挺拔。

全国知名的三古遗址清流关就在西涧街道关山村,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流关昔为南北交通必经之道,号称“九省通衢”,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以关圣殿为尊的寺庙群,散立于道旁山间。历代文人墨客,颂清流关诗文甚多。尤以欧阳修“清流关前一尺雪”及陆游“阵云冷压清流关”两首为最。两公里长的古石道上,宽5厘米、深3厘米的车辙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清流四景(古迹春晓、清泉古井、中秋望月、清流瑞雪)、清流四石(上马石、点兵石、磨刀石、试剑石)及三古遗址(古关隘、古驿道、古战场)残迹犹在。1989年,安徽省政府将清流关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旅游资源考察团及一些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后,对地处江淮间的这一重要古道遗址,给予“国内罕见”的评誉。

有好景的地方必有好诗,好诗中的景必是好景,美景与诗文相得益彰,彰显了滁州西涧人文与自然的深厚底蕴。

新时期的滁州西涧,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以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为契机,重点培育打造了一批以新昌农业生态园、安徽舜田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西湖湾度假村为代表的集休闲、旅游观光、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新型风景线。每年在舜田樱桃基地举办的“樱为你来花香琅琊”主题樱花节是琅琊区每年春天的一大盛事,生态园将欧阳修文化与特色农业相融合打造成特色小镇,农林樱花之美演绎现代版滁州西涧,滁州文化与风景宜人的自然风光结合,充分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十八大提出的发展要求。

西涧街道作为典型的城郊型街道,工作事务所涉众多,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西涧街道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经之路,把城市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西涧街道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前的街道脏乱拥堵,连个路灯都没有,如今美丽乡村建设既有特色、又有内容。”城郊社区王大爷感慨道,“街道房前屋后干净、整齐、亮丽,给居民生活环境带来很大改善。街道整洁了,‘脏乱差\’现象不存在了,居民用水也方便了,亮化条件改善了,出行也方便了。”

西涧街道辖城郊社区、城西村、太平村三个美丽乡村。近年来,西涧街道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宜居宜业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在街道上下形成文明创建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大幅优化了城乡面貌,让改革的红利普惠到更多人民群众。

聚力脱贫攻坚

共享发展成果

2016年以来,西涧街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首先对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进行需求摸底,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库。统一编制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扶贫目标和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扶贫责任清单等。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启动实施“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对秋桐村等较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大力推进光伏扶贫、教育扶贫、特色种养业等十大工程,积极推行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助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模式;在区直部门包保的基础上,完善街道工作人员、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专干“五位一体”的包保体系和责任机制。经过区委的精准指导和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去年西涧街道按时完成辖区内316户473人脱贫、10个贫困村出列任务。

29岁的冯永升是西涧街道新集村村民,因脆骨病致残,缺少下肢,仅靠挪动板凳移动身体,以摆摊修鞋为生,租住扬子转盘附近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且房屋漏雨严重,居住条件十分困难。

“过去我住的房子头通底漏,一遇到连阴天,屋内都能放鱼秧。”提起今年来家里的变化,冯永升非常激动,“后来村里扶贫专干联系区包保单位规建局,通过多方努力,终于落实了公租房的申请,还是党的政策好!”

“冯永升的情况只是西涧街道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每个贫困户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要想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就必须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采取扶贫措施。”西涧街道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主任陈程说,“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工作动力,西涧街道将在下一步的各项工作中,群策群力,踏实苦干,体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区委、区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西涧街道办事处主任严华介绍,未来,西涧街道还将在防范返贫确保稳定脱贫上下功夫,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扶业“五位一体”,建立返贫预警制度,增加稳定收入,巩固脱贫成效,确保稳定脱贫。全面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不断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经济,形成可持续脱贫机制,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

古清流关

西涧街道光伏扶贫项目

新闻推荐

来安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

本报讯今年以来,来安县提早谋划,多措并举,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截至目前,“交通局宿舍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惠及小区住户50户,涉及改造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投资规模约120万元,小区环...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