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第一民生工程”的坚强后盾 ——来安县为扶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滁州日报 2017-07-03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张杰本报通讯员赵正平

去年以来,来安县坚持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走进来安县舜山镇六郎村的蔬菜基地,一排排钢架塑料大棚整齐有序,格外引人注目。据该村扶贫工作队长刘佳飞介绍:“这些大棚都是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建的,以每座每年1600元的价格对外租赁并按照‘量化分配\’的原则,将股权和收益按4:6分配给村集体和贫困户。贫困户不掏一分钱,就能当股东领红利。”“现在的村干部是真心为咱们老百姓着想,有他们帮助,我们生活也看见希望了。”前段时间刚参加完分红大会的贫困户韩学林说起当上“股东”一事,仍然难掩激动。

六郎村的探索只是来安县基层组织保障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该县去年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行动,整顿1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实施“头雁领飞”行动,着眼于选优配强,调整村干部53名,选派7名机关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采取“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上”等模式,全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践诺,为896户贫困户申领种养业补助资金410余万元,争取“一村一品”示范点专项资金100万元。坚持因村施策,实施“增力强基”行动,倡导、扶持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及时为群众提供政策指导、项目支持、组织协调等服务,培育形成“支部引领合作、群众抱团经营”的良好局面,在全市率先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有效发挥集体收益在扶贫攻坚行动中的作用。

“人才是扶贫攻坚的保障和支撑,是实现贫困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来安县杨郢乡宝山村第一书记吴成江说。今年5月初,全市首家产业扶贫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在宝山成立,全面提升了该县扶贫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贫困户能够在家门口学到最实用的脱贫技术。

来安县坚持扶贫先扶智,把乡土人才培育作为推动***精准脱贫的主要任务来抓,着重在产业链上培养各种人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农村人才队伍,大力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帮扶实施项目,创办领办企业,挂钩联系扶贫对象。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乡土人才培训班100余期,累计培训10000余人次,通过农业专家结对帮扶活动推广新技术10多项,引进示范新品种50多个。

为引导党员干部投身扶贫实践、勇于担当作为,来安县还出台一揽子考核办法,建立干部帮扶和工作调度等工作机制,把扶贫开发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评内容,作为考核评价干部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村(社区)干部“双述双评双挂钩”制度,把发展农村经济、村民脱贫致富作为干部述职述廉、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效。

“扶贫车间”暖人心

今年初,位于半塔镇大余郢村的来安县凯达有限公司增设了***车间,吸收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企业内务工。目前该企业正在积极扩大生产,预计今年底可吸收100名贫困人员前来就业。记者李晓村通讯员赵正平摄

新闻推荐

内部合同》等材料知耿宝平未经我公司同意,私自刻制“江西晶太水利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公章。现我公司声明,耿宝平使用该公章对外签订的任何协议、合同等均与本公司无关

无标题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