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职业化 增收有保障 ——来安县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助民增收致富
[摘要] 农民职业化 增收有保障 来安县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助民增收致富
通讯员苗竹欣 本报记者李 慧
“怎么能提高机插秧成活率?”“新建育秧工厂,国家有哪些补助?”……近日,在来安县半塔镇如兵农机专业合作社里,参加职业农民培育的50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变身学生,纷纷提出问题请老师指点迷津。看着认真提问的学生,已经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李如兵感触颇深:“学和不学真的不一样,如果没有参加职业农民培育,我的农场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
李如兵是来安县半塔镇如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14年,他瞅准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撂荒田较多的机会,联合本村2个村民组12户农民,注册成立了“来安县半塔镇如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680亩耕地,购买了2台大型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当起了农场主,当年秋天,合作社净赚22万元。
但李如兵并未满足,“光靠田里的收入,社员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富裕的日子啊。”寻找新的增收之路,成了李如兵最迫切的需要。所以当他得知来安县农委组织职业农民培育时,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生产经营型培育。在培训中,农技专家的指导、实训基地的实践、优秀农场的参观经历不仅提高了他的知识技术水平,更拓宽了他的视野。
“要想致富,还得找到新路子。”职业农民培育给了李如兵新的思路。培训归来,他扩建了育秧工厂,购置高性能拖拉机、收割机和插秧机,组建起农机作业服务队,在周边县市及邻省江苏开展耕种收插和植保“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获利近60万元。李如兵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年准备再上一个烘干房,开展耕、种、播、收、烘、储一条龙机械作业,让社员们都能收获满满的钞票。
为了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4年以来,来安县累计投入资金415.8万元,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遴选出符合条件的农业从业人员,精心挑选具有培训能力的培训机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根据参训对象特点,分别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技能培训。
在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该县采用“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培育学员开展“一对一”“一对几”的理论与实践培训;依托农业示范园区、大型育秧工厂、国家级农业标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成两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为参训的“准职业农民”提供实地观摩、现场教学辅导、现场操作的场地。对培训合格的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统筹各类农技人员力量,建立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制度,通过现场指导、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等途径,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自2014年开始培育认证“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来安县共培育“职业农民”1850人,这1850人就像撒向农村大地的1850粒种子,让“科学种田”的观念在广袤的农村大地生根发芽。施官镇农民黄家才在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后,在自家农场发展“稻虾共养”,每亩增收3000余元。黄家才的“稻虾共养”获得成功后,周围很多农户慕名找上门来,学习取经,他表示,国家花钱让他免费学习新技术,他把学到的东西带回来,让乡亲们共同致富是他的责任。
新闻推荐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永阳大讲堂”报告会(教体局专场)召开
本报讯6月16日下午,县委书记杨甫祥主持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永阳大讲堂"报告会(教体局专场),邓继敢、张俊、张亚滨等县几个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明高领...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