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施“稻套麦” 增产又增收

滁州日报 2016-12-07 00:00 大字

[摘要] 实施“稻套麦” 增产又增收

本报记者张 杰 通讯员戴义敏 秦鸿燕

初冬的阳光洒向田野。来安县大英镇五岔村位于滁河边,充足的水源滋润了夏青圩;本村农民刘永兵3年半前注册成立了来安县第一个家庭农场——夏青圩家庭农场。记者近日在农场采访了刘永兵。

“这些天太忙了,要流转土地与农户签合同;水稻收割后种小麦,准备麦种,”刘永兵说,“还有三分之二的稻子没有收割,刚落实了收割机,明天开始收割,只需7天就收割结束了。”

全国种粮大户刘永兵的农场承包土地亩,加上刚流转的亩,经营面积达到亩;农场种植的粳稻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优,水稻平均亩产公斤,小麦平均亩产公斤,均比当地其他农户每亩高出公斤。“关键是采用‘稻套麦\’技术。”刘永兵解释,作为粳稻主产区,长期存在晚粳稻收获较迟影响小麦播种的问题,如果在水稻快成熟时就把麦种播种下去,实现稻麦套种,就可以做到两不误。为此,他专程到苏北学习稻麦套种技术,经过刻苦钻研终于获得成功。“水稻天为一个生长期,在水稻收获前天把麦种播下去,既保证了小麦的按时播种、产量不减,又使水稻获得了两个生长期,提升了粳稻的产量,实行套种技术后,粳稻亩产增加了公斤;按照粳稻每公斤3.1元计算,每亩可增收元以上。”刘永兵说。

刘永兵详细地解说了这项新技术:在月下旬和月上旬之间粳稻未收获时,把麦种播到地里;水稻收获后按照墒宽2米、机械开沟,做到三沟配套,预防渍害;由于提前了天播种,小麦收获也提前了天,使小麦的饱满度得到提升。在施肥方面有讲究,水稻收获后亩均施肥公斤三元复合肥,施肥量比常规种植每亩增加公斤;第二年2月中旬后亩均再施尿素公斤;小麦抽穗后追施叶面肥料防早衰。

刘永兵今年岁,年开始从事稻麦规模种植,从最初的多亩耕地开始,每年不断流转土地,规模逐步扩大,如今已拥有亩耕地;实施稻麦套种后粮食产量直线上升,年产粮万公斤,纯收入万元;年在增加土地亩的情况下,年产粮食万公斤,纯收入达万元;今年实现了吨粮田,纯收入超过万元。

刘永兵收获丰硕后总是不断地投入,努力扩大种植规模,做到精耕细作,追求粮食产量高、品质优;投资万元上马了一套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多吨;建设了可储存万公斤的两个厂房;投入多万元用于基本农田改造和修路、架桥、清理河道,改善生产条件;农场务工的农民每年工资收入3万多元;每年流转土地投入多万元。烘干设备投入运行后,小麦和粳稻的销售价格每公斤分别提高0.1元和0.2元;同时可以为其他农户烘干小麦和稻谷,能够另外获得一项收入。

新闻推荐

半塔镇 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半塔镇 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