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水利发挥大作用 ——来安县三城乡用好用活水利设施侧记

滁州日报 2016-10-09 00:00 大字

[摘要] 小水利发挥大作用 来安县三城乡用好用活水利设施侧记

本报记者张 杰

进入中秋,来安县三城乡广袤的田野一片金黄色。涧里村农民李光军正在自家门前翻晒刚收获的稻谷,见到记者笑眯眯地说:“今年种了3亩水稻,先后经历了凶猛的洪水和持续的大旱,水稻没有减产,产量与去年的丰收年几乎持平,主要归功于水利设施,抗旱排涝发挥了大作用;洪水肆虐时,电站及时开机,日夜不停地赶走了洪魔;旱情严重时村当家塘无偿提供了一遍水,使正在抽穗和灌浆的水稻喝足了水;后期当家塘干涸了,电灌站又发挥了大作用,通过四级提水引来清流河水,确保了水稻稳产高产。”

该乡水利站站长李光庭介绍,涧里村属于丘陵地貌,用水相对困难;该村采取多挖当家塘的办法多蓄水,拥有超过万方的当家塘80面,能够应对一般的旱情;乡政府在涧里村建设了老力寺电灌站,三台机组共165千瓦,遇到大旱大涝时就开机提放水,在今年7月的持续暴雨和8月至9月的持续干旱时发挥了大作用,秋粮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冯巷村范家圩电灌站紧挨来河,有三台机组共315千瓦,投资100万元于今年4月建成。在电灌站里记者看到,三台崭新的机组设计在地面以下三米处,两台配电柜置于一边,村里聘请农民李友德担任管理员,他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有一座电站,因为年久失修流量只有每秒1.2立方,3台机组共165千瓦,无法满足全村2800亩水稻的抗旱排涝,现在的新电站流量达到每秒3.2立方,从8月20日开始,日夜24小时持续提水浇灌水稻,先后半个月时间将全村所有水稻浇灌两遍,虽然大旱,但该村没有受到损失,还满足了邻乡水口镇河西村汪郢组240亩水稻的用水需要。李光庭说,雨水过量需要排涝由政府承担费用,农民不掏一分钱;遇到大旱需要引水抗旱农民只需要交纳电费即可;聘请管理员的看护费由村里想办法解决。

李友德是本村农民,责任心强,在没有拿到报酬的情况下,每天从家中带来大米和蔬菜、开水等,提水抗旱的半个月时间里,吃住在电灌站,机组24小时日夜不停,确保了农民的水稻丰收。他告诉记者,他有6亩承包地种植了水稻,产量与去年丰收年相比基本持平,今年新建的电站发挥了排涝抗旱的大作用。

李光庭说,全乡有4.8万亩水稻,半圩半丘陵的地貌使抗洪抗旱必须两手抓,28.9公里长的清流河和来河的堤坝分别加高、迎水坡锁块护坡、背水坡填塘固堤,堤高落差由1.5米降到0.85米,抗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8座电灌站,每座可以确保3000亩地旱涝无忧,今年7月连续暴雨时提前一个星期开机,排净了圩内所有塘坝的水,把洪水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政府承担了20多万元的排涝费;由于连年坚持推挖当家塘,目前中型以上的当家塘有640面,包括小型当家塘有1000多面,在持续一个多月的大旱面前,当家塘和电灌站发挥了大作用,确保了4.8万亩水稻与去年丰收年的产量基本持平。

新闻推荐

大英镇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大英镇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来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