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特色新区 人居示范新城——来自来安县汊河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情况的调研
[摘要]来自来安县汊河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情况的调研
5月19日,来安县政协主席张亚滨、副主席夏德银带领部分委员,对汊河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秘书长张少凯参加了调研活动。县政府副县长余爱军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邀陪同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的方式。
一、汊河产业新城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汊河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1月获省政府批准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目前,已开发面积1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汊河新区紧扣“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打造“产业特色新区、人居示范新城”的总体目标,积极融入南京,推进同城发展,园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规划情况
自建区以来,先后高标准编制了开发区100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5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开发区核心区10平方公里控规和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及各类专项规划,同时邀请国内一流设计单位编制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汽配产业园规划。2015年9月份,与华夏幸福合作建设江北水岸科技新城,高水准编制了区域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目前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城市格局框架已基本确定;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启动区控规和详规、各类专项规划(包括生态、防洪排涝、电力、城市综合交通、给排水等专项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老镇区风貌改造等)正在前期招标阶段。
(三)项目建设情况
坚持“一个领先、两个跟进”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自建区以来,在征地拆迁、道路桥梁、绿化亮化、水电、水利工程及安置房和公租房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33.43亿元。新区共计修建道路53.3公里,桥梁15座;完成绿化54.6万平方米;建设路灯1537盏;完成建筑面积49.07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7.25万平方米(1208套)的公租房已交付使用等。
2016年,计划开工项目18个,目前已开工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8.9亿元;计划竣工项目15个,目前已竣工项目6个,完成投资7.85亿元。项目建设上,注重由硬环境见长向帮办服务等软环境取胜的转变,着力打造新环境。汊河经济开发区169家企业中,目前投产118家,在建28家,筹建23家。
(四)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开发区培育的两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截至目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累计入园企业9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家,投资亿元以上33家,协议引进资金91.45亿元。二是商贸物流产业。南京湾商贸物流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占地720亩,总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34.78亿元。金太阳装饰城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其展示区、仓储区、加工区面积合计71万平方米,入驻商贸企业39家,个体商户603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基础不太牢固。一是园区仍无正式“名分”。汊河经济开发区目前仍为筹建,不在国家开发区指导目录之中,很多专设政策享受不到,并且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在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后,国家会进一步清理整顿开发园区,合并和关停部分园区。二是园区承载空间有限。汊河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的规划面积仅10平方公里,难以满足现有园区发展,离江北水岸科技新城规划建设要求差距更大,平台发展严重受限。三是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有待提升。从2015年度经济数据来看,汊河经济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2.57亿元,仅占全县的24.3%(县经济开发区占全县比重42.6%);完成税收收入2.8亿元(其中工业税收收入1.3亿元),仅占全县的20.9%。
2、产业驱动力度不足。一是主导产业亟待完善。目前园区主导产业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商贸物流,相对较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二是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园区企业投向生产领域的较多,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投向仍较少。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仅是生产和装配基地,产业链较短,中低端产品比例大,没有形成密集的高新企业集群,订单受上游企业限制,产品的市场竞争难以形成优势。三是缺乏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当前支撑园区发展的仅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比较缺乏,由大企业带动形成整条产业链的集群效应尚未显现,产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力难以保证。从2015年度经济数据来看,园区产值超十亿元企业仅晋源铜业一家,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仅10家,而且涉及较多产业,单个产业龙头企业较少。
3、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一是规划体系急需完善。新区规划面积有部分已超出城镇总体规划范围,而且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没有有效的规划衔接,离打造高规格产城融合的江北水岸科技新城差距仍很大。二是公共服务配套相对滞后。供电、供水设施尚不完善,断水、断电现象时有发生;居住区的商贸综合体等中高端服务业,公厕、垃圾收集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等严重不足。三是城市内外交通仍需贯通。汊河大桥已成为危桥,且桥面宽度与道路宽度不相匹配,中李大桥建设仍未启动,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断头路,将成为新区对接南京交通瓶颈。总体而言,在“宜居”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新区向全省一流标准迈进。江北水岸科技新城作为安徽省首个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城市项目,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新城建设对于推动 “沪宁合发展轴”主轴带功能优化提升、推进滁宁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来安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加大宣传新城开发建设的重大意义、优惠政策、美好前景,使新区的建设得到省、市领导更多的关心支持,得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使新区发展建设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富足、安宁的美丽来安中发挥好引擎功能、示范功能和支持功能。
2、加强平台建设,全力提升新区承载能力和引擎功能。一是加快“去筹转正”。加强向省、市汇报,加快推进汊河开发区“去筹转正”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开发区名录,并积极争取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二是推进扩区升级。迅速启动汊河开发区扩区升级工作,完善各类前期工作,为新区发展最大限度的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园区的整体承载能力。三是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在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技术专利等方面奖励扶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快机车车体、转向、牵引、传动、制动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进一步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3、完善总体规划,充分突出新区融合发展的示范功能。一是突出高标准建设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是市、县各级领导的共同要求,新区的规划要深入研究、突出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力争做成精品,发挥长期引领作用。二是突出特色和错位发展。要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科学定位新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统筹规划产业集群布局和城市功能定位。三是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新城建设的相关规划应依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并依法严格执行。
4、加快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新区对全县的支撑作用。一是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要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及华夏幸福对新区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尽快确定3-4个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二是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上,大力培育和发展轨道装备、铜基新材料等产业,争取市级战新基地的扶持政策,争取海泰集团、车辆维保基地等重大项目的落户,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支撑全县经济较快发展。三是在龙头企业的招引上,围绕产业链发展需要,以招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薄弱环节,梳理目标企业名录,开展产业精准招商,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5、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支持汊河产业新城开发建设。根据新城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议继续研究制定支持新城建设的具体政策。一是财政资金向新城倾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支持结构,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二是招商引资项目向新城吸引,完善新城建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参与汊河产业新城的建设。三是基础设施重点向新城摆放,如汊河大桥和中李大桥的建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优先谋划,汊河产业新城及附近区域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优先考虑,对新城建设和功能培育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可优先推动。 (张伟明)
新闻推荐
我市又一家公用型保税仓库获批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