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敏和她的“家庭农场”

来安报 2013-05-20 22:56 大字

近日,张敏的家庭农场里工人正忙着插秧。

卜永明余世芹

主人来自南谯区,雇工来自淮安,水口镇采取政策引导、典型带路、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先后催生出20家“农场主”和46家各种生产经营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万多亩。请看——

5月10日早晨,在水口镇枣林村红土组,7点钟不到,“农场主”张敏便带上4岁的儿子,在田野里忙开了,抬秧篓,搬秧盘,指挥工人铲草、拉秧。来自淮安市岔河镇德富机插秧合作社的4台插秧机,正欢快地奔腾在秧田里。雇来的6名工人,有用耕田机运秧的、有贴田埂的,田野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们是大王镇的。”张敏介绍说,“去年,我们那儿的土地都被征收了,家里做了十几年农资生意,农民手里没田了,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得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我和老公都来了精神。今年一月份,经人介绍,我们来到枣林村和武集村,连片流转了红土、夏落、西街和花旗4个村民组共1800亩土地,当起了农场主。”今年只有27岁的张敏,说起流转土地前后的经过,脸上露出了美滋滋的笑容。“流转前,这里到处都是抛荒田和闲置的稻岔田。大多数农民都举家出门打工了,因为没有劳力,有的家庭在自己的承包地上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有的甚至闲置抛荒。所以,我们一来到这里,非常受欢迎,几乎没费什么劲就把土地以100多元至400多元不等的价格流转到手了。”

据了解,为了吸引更多的镇内外资金投资农业,近年来,水口镇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典型带路、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吸引和鼓励一批像张敏一样有实力、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来发展高效农业,先后催生出20家“农场主”和46家各种生产经营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万多亩。

“今年,我这1800亩土地将全部栽种优质水稻。我这些秧苗都是由淮安市德富机插秧合作社采用现代化育秧技术生产出来的。”张敏边搬秧盘边给笔者细算了一笔帐:“今年这1800亩土地,按照亩产500公斤计算,刨去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管理、机插秧、收割、灌溉和土地承包等各项费用,怎么也能挣个几十来万吧!”

结束采访的时候,望着张敏那张稚气未脱的笑脸,笔者心里想:这么年轻就摊上了好的政策,再加上懂经营、会管理、肯吃苦,还愁挣不到钱吗?

新闻推荐

后期管护应关注

本报讯近日,县审计局对民生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2012年,来安县7座农村危桥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正常运营。在对部分桥梁实地查看中发现,项目建成后存在管理不到位情况,导致有的桥...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