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竭泽而渔的乐趣

来安报 2012-07-23 09:50 大字

刘树华

每日晚饭后,总在校园的操场上散步,让人觉得单调乏味。今天晚饭后,在征得爱人的同意后,我们缓步迈出校门,走出街道,踏上街后一条乡村小路。走了约10分钟,我们上了一条圩埂。这条埂顶面约有三米宽,两边各有一米长满野草,中间还有一米裸露的泥土,因为人来人往,加上农用拖拉机走过,显得有些崎岖。走在这样的路面上,虽说没有校园里跑道散步平坦的感觉,但这里的空气却格外清新,气温也似乎比校园里低几度,我不由得做了个深呼吸,一天的疲劳顿觉减了大半,让人倍感惬意。

埂下,每隔一段,就能看见一方方水沟,那是农民用于蓄水灌田的。水里长了许多芦苇和野草,不经意间,水面上会动一下,然后是一圈一圈不断散开的小圆晕——鱼?对,就是鱼!看到这情形,我不由得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们舀水摸鱼的情景。

我的家乡在一片圩区,那时生产队为了防止水涝,经常动用劳力,挑土加固河堤。于是,圩埂下不远处就会留下许多约一米深、三四米见方的取土坑。汛期过后,土坑的水里自然少不了鱼。每年夏秋时节,我们这群孩子总会利用“礼拜天”和暑假,到这里捉鱼。捉鱼的方法很简单:每人带一只瓷盆,两三人围住一个小取土坑,或四五人围住一个大取土坑,大家一起动手,用瓷盆把土坑里的水往外舀,等到水平干了,就可以捉鱼了。汗水、泥水满脸满身,坑里的水向四面流淌,笑声也四处飘溢。不用一个钟头,水就到膝盖以下踝关节以上了。这时,大家就动手捉起鱼来。不一会儿,“战斗”就结束了,原先舀水的瓷盆便成了收获“战利品”的器皿,各种各样的鱼都有,鲫鱼、鲤鱼、扁鱼……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杂鱼、草虾,运气好时,还会有一两只螃蟹。当然,也有“歉收”的时候:鱼太少了,回家不够吃。于是几个人只得再围一个土坑,继续“战斗”。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分脏”:大家按人数把鱼分成几份,然后“剪刀、锤子、包”,胜者先拿,一人一份,各得其所。这鱼,就成了一家人改善伙食的美餐了。

随着年龄增长,围坑捉鱼又有了另一种结局——“拼伙”:几个小伙伴把得来的鱼带到其中一户,其他人回家各自抓几把米,从菜园里带些蔬菜,杀鱼的杀鱼,洗菜的洗菜,煮饭的煮饭。几个人围到桌子边,你一口,我一口,美美地吃一顿,菜或多或少,人人都不计较;味或咸或淡,个个津津有味。那种享受,不亚于在大餐厅吃一次山珍海味。

而今,埂下的水塘早已不是人工挖成,都是挖掘机的“作品”,面积大,水又深,即使有鱼,孩子们也无法捉到。可我在想:今天的孩子早已习惯了“饭来张口”,他们的娱乐场所也从美丽的大自然转移到了电视机、电脑前,即便有这样有鱼的小水坑,他们还愿意这样“竭泽而渔”吗?他们的乐趣也许再也不会从这样的方式中得到了。

大自然中没有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身影,缺少了孩子们朴实憨厚的笑声,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作者单位:大英镇中心学校)

新闻推荐

杏坛育良才

李乔龙年大吉,国泰民安。2012年是我的恩师徐树荣先生百寿大喜之年。他属虎,生于公元1914年(民国三年)农历7月26日。故居在江苏省六合县竹镇区(第六区)青龙乡车郢。这里东邻独山,北靠磁山,是个丘陵偏僻...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竭泽而渔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