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支教之花”绽放雪域高原

马鞍山日报 2021-02-24 01:54 大字

(资料图片)

和县:“支教之花”绽放雪域高原

戈壁险滩、蓝天白云、沙漠湖泊、牦牛羊群……西部边疆缤纷的色彩、流动的风景,一直令人心向往之。大学毕业就想有朝一日到边疆去,实现心中的梦想,“哪怕力量不是很强大,给需要帮助的人,就很开心”,如今到边疆西藏山南市支教一年半的和县三中数学教师李鹭说起援藏经历,脸上写满幸福。

主动请缨 藏南支教

“当看到《‘组团式’援藏计划》,也没跟家人说,就直接报名参加。尽管家人并不理解,但他们还是尊重我的选择。”2019年9月3日,李鹭作为马鞍山市唯一一名“组团式”援藏老师来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行李箱里仅带了两件棉袄。刚下飞机,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胸闷等高原反应出现,当受援学校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领导在机场向她敬献哈达时,她早把胸闷等不适忘得一干二净,并在高原之上,开启为期三年的援藏支教之旅。

初来山南时,难以适应这里的气候,胸闷气短,气候干燥,令她连连失眠,她常常抱着氧气罐喷洒,用唇膏润湿嘴唇,口袋里放着速效救心丸。“我是来上课的,不是来休息的。”不能因为失眠影响支教,于是她克服自身困难,安顿好一切,就去上课。从驻地五楼到教学楼四楼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爬楼梯,她感觉在爬一座大山。上课时她带着小蜜蜂扩音器,感觉有点气喘,就讲得慢一点。

藏汉相融 文教并进

李鹭心里清楚,把内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雪域高原是她援藏支教的神圣使命。她所在的学校高一年级组下面办公室仅有一台电脑,二十几名教师共用极不方便,而李鹭办公的一台笔记本电脑是和县三中特意为她援藏配置的,她就把它放在办公室,与藏族老师共用。

“周末加油站”是他们援藏支教山南后,利用业余时间与藏族学生教学实践的一个品牌。周六,她把课堂搬到室外,利用七八百平方米的学校体育场,把课桌拼成3排,每排6桌3米长,学生们挨个提问,她耐心地为之解答。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她决心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他们,为他们答疑解惑。体育场顶部透明封闭,抬望蓝天白云,她觉得自己也应像蓝天白云一样明净无私。

李鹭教的三个班150名学生,比其他教师多了一个班,工作量是其他老师的1.5倍,她还与当地老师实行一对一“师徒结对”,让藏族老师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新课程。她的藏族徒弟卓嘎,虽然20来岁,但非常喜爱这位汉族师傅,常常从家里带来奶渣、青稞面做的糌粑、风干的牦牛肉、酥油茶,让她亲口品尝独具风味的藏族美食。

李鹭还和其他支教老师一起改进课间广播操,他们将安徽的两个国家级非遗巢湖民歌和安徽凤阳花鼓融入,创造全新的广播体操,同时在音乐课上,向藏族学生教唱安徽黄梅戏。李鹭透露,这些学生每年寒暑假回家,平常吃住在学校,因为他们家离得比较远,需要翻山越岭,步行一两天时间,行走非常不便。每到周日,这些孩子都会脱下校服,穿上浓郁民族特色的藏服,来她宿舍,或给手机充电,或来切磋技艺。李鹭也会弄些水果、烤肉、牛奶,给他们尝尝。当然她也会利用间隙,向他们切磋舞技,学习藏族锅庄舞。

扶贫结对 藏汉一家

在山南,李鹭主要任务是支教,但她还有一个任务是扶贫。她所在的小组扶贫贫困生多吉杰增。他家住山南市错那县曲卓木三组。那次她带着米油去多吉杰增家慰问,天没亮就出发,回来时已是半夜时分。车子在高原盘山公路开了九小时,山路难行,特别是乡级公路两侧,或是高山峻岭,或是悬崖峭壁。离他家不远处村口,她须下车步行一两公里。多吉杰增家两排石房相对,东西两厢为牛羊屋,房子上插着一面五星小红旗,门头上挂着白色的哈达。房外空旷的地上,风劲吹,多吉杰增家的牦牛和羊正吃着枯草。而他的父亲吉米罗布早早地等候着远方的客人,一见来临,就亲手为他们一一献上洁白的哈达。这位个子高大的高原汉子,四十多岁,黝黑的脸上泛着高原红,双手粗糙有力,他很热情地将客人迎进石屋内,不停地给客人倒酥油茶。李鹭和她的扶贫小组去了四次,每次都把吉米罗布家的牛羊肉和藏鸡带到市里销售。“我们帮他销售了3头牛、2只羊,还有一些藏鸡,收入达5万元。”李鹭毛算着贫困牧民吉米罗布家收入。

与此同时,李鹭还在和县三中同学群发起援藏暖小手倡议,很快,为错那县乡镇学生募捐了2000支护手霜、2000副手套和一些帽子围巾。为将这些物资送到错那县各乡镇学生手中,他们在山南市找来运输车。那天下着冰雹雪,车子在冰上艰难地行驶。他们将物资从海拔3600米的市区运到海拔4400米高的乡镇。崎岖不平的山路,车子下坡时,脚不时地踩刹车,刹多了又会失灵打滑,方向盘不受控制。人坐车上提心吊胆,好在有惊无险。

李鹭带的3个班,其中2个文科班,2次期末质量测评获全校第一名,超过学校重点班,还有一次理科班获理科第二名。她在2019年参加的优质课大赛获山南市一等奖,但她把这次晋升省级比赛资格让给了当地藏族老师,让藏族老师有更多的提升学习机会。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李鹭将继续她的援藏支教之旅,因为那里有她的藏族同胞,还有那一方魂牵梦绕的神奇土地,令她难以割舍。

■通讯员 常兴胜

新闻推荐

心存侥幸!小货车严重超员还拉货 驾驶人被罚款1100元记7分

本报讯(记者何沛)严查车辆超员上路一直以来都是交警部门的工作重点。可即便如此,依然有小货车、面包车等不顾自身...

凤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