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半个世纪的画卷》首发仪式举行
相片是历史和过往的印记,也是现在和未来的留白。岁月峥嵘,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徽凤阳的发展也正是祖国发展的一个缩影。12月28日,《凤阳:半个世纪的画卷》首发式暨刘国安摄影作品展在凤阳举办,该画册系中共凤阳县委宣传部和安徽画报社共同出品,通过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回眸凤阳半个世纪的历史足迹,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凤阳的发展变化和凤阳儿女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 记者 汪婷婷 胡昊/文 张倩莹/图
用影像记录时代
当天的活动现场,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蒋德勤,原安徽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支道友,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凤阳县委书记徐广友带领县委班子、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共同出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文霞主持活动。
峥嵘岁月、一声惊雷、希望田野、钟灵毓秀、鼓韵情深、凤起长歌……据介绍,《凤阳:半个世纪的画卷》分为六个篇章,两百余张影像,饱含了刘国安先生对家乡的挚爱、对祖国的深情。摄影展作品则跨越上世纪60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70年代老英雄陈学孟,小岗村“大包干”一声惊雷;80年代改革春风吹大地,种粮大户,致富能手;90年代抗洪救灾,兴修水利,十万民工战濠河;中都城、明皇陵的风雨沧桑到新时代“凤起长歌”等等,每一张照片都是穿越时空的碰撞。
用真情回馈家乡
古稀之年的刘国安老先生从事摄影工作近60年,是凤阳县电视台的第一任摄像,60年来,他身背照相机,肩扛摄像机,踏遍了凤阳的山山水水,汗珠滴落在凤阳的每一寸土地上,用真实的镜头留下了凤阳历史进程中一个个重要时刻,用深情的眼神注视着他的家乡。
“我要感恩凤阳这片土地,这片土地生育了我,养育了我。”刘国安说,几十年间,他用镜头见证和记录了中国农村改革先河小岗村的一路发展;见证和记录了凤阳花鼓从逃荒要饭的工具到名扬世界的花鼓艺术;见证和记录了改革开放后每一届县委县政府为凤阳建设做出的努力……刘国安还现场感谢了安徽画报社的工作人员,“他们多次来到凤阳,和我们一起研究讨论画册具体内容和编辑,为了画册的顺利出版,协调各方,跑前跑后。”
凤阳县委书记徐广友在致辞中表示,一张张老照片回溯了凤阳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变和发展,60年来,刘国安先生积极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身背照相机踏遍了凤阳的山山水水,用摄影家的语言和镜头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凤阳,不仅拍摄了一场场重要会议、一个个伟大工程,也拍摄了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和万家灯火,“这些照片以生动直观的影像语言,讲述着凤阳故事,传递着凤阳声音,展现着凤阳面貌,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凤阳的变化、时代的进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20日,凤阳县政协组织编纂的《明中都大观》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编纂工作历时三年,辑录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集全国...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