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都如意桥

滁州日报 2019-03-20 01:00 大字

□陈怀仁

欣闻凤阳县将启动“大明中都如意湖大桥”工程,恢复中断几百年的出入中都城南大门的交通要道,重开气象,贯通古今,民心所盼,众望所归,特撰小文以赞之。

大明中都皇城,枕万岁山而辟,万岁山与盛家山(日精峰)、马鞍山(月华峰)三山相连,势如凤凰飞翔。中都城西南角外有一座小山,名曰“凤凰嘴山”。因防御需要,筑城者将西南角向南扩出两里多,把“凤凰嘴山”围在城里,扩出的城角称“凤凰嘴”。“凤凰嘴”下有山涧,涧水沿南城墙外自西向东流淌,形成自然城壕。贤者将“凤凰嘴”与城壕交接处喻为“凤衔如意”,称城壕为“如意河”。今,执事者为提升城市品位,拦“如意河”筑坝聚水,“如意河”遂成了“如意湖”,并在湖上建十七孔跨湖高拱桥,全称“大明中都如意湖大桥”。

大桥设计理念,旨在恢复“凤阳桥”、传承明文化、美化凤阳城。“凤阳桥”建于洪武初年,为洪武门前一座金水桥,是明朝皇帝从中都城到皇陵祭祖的御道桥,也是在明代凡路过凤阳府的文武官员到皇陵祭陵的必经之桥,历史文化价值甚高。“凤阳桥”垮塌后,阻断了中都城通往明皇陵的御道,几百年来,当地民众要绕道出行中都城南大门,旱季才能利用桥的残基断石垒筑简易桥通行。

“如意湖”水面宽逾百米,淹没一段中都城通往明皇陵的御道和“凤阳桥”遗址,如意湖大桥就建在这段遗址上,正中最大一孔是重建的“凤阳桥”,两边各八孔。大桥孔数的设计,是暗借明朝十六位皇帝,一帝一孔,与中央的“凤阳桥”合成十七孔。含义有二:一是从桥两端往里数,数到中间的“凤阳桥”都是第九孔,九为奇数之最,符合皇家用数,显示“凤阳桥”的至尊地位;二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他认为自己成为“天命神授”的“天子”,是因为“朕承天命,以典神人,实由祖宗积德累善所致”,把创建大明江山的功绩归于自己祖先的积德累善。为了报孝祖先赋予他的皇帝之位,祭祀祖宗先人就成为立国理念的重要内容。朱元璋将大明中都城建于父母陵墓之北,并三建皇陵,将陵寝建为三道城墙的都城式格局。于是,南面是先皇考妣的陵寝之城,北面是当朝皇帝的主政之城,两座城,一阴一阳,一南一北,遥遥相对,臻于一阴一阳为之道的风水美学的最佳境界。同时,朱元璋在中都城与明皇陵之间修筑的御道,将两座城连为一体,“凤阳桥”就是御道上的重要建筑。今建设者按照这一理念,将“凤阳桥”建在“大明中都如意湖大桥”中央,两边各八孔,寓意明朝十六位皇帝守卫在“凤阳桥”两边,保护御道畅通,以尽孝道。由是,将吸引无数孝贤雅客慕名而来,赏桥漫步。

桥,是人类征服自然、联络感情、和谐社会的象征,是历史的不老见证。有的地方为了给城市添景增色、人造风水,无水也造桥。我县在“如意河”上架桥,不仅使圮废了几百年的古御道得以畅通,也彰显了“如意湖”的新创意,还为城市增添新的景点,既美观又实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大明中都如意湖大桥”为汉白玉浮雕栏板多孔高拱桥,浮雕有龙、凤、龙凤、双凤、翔凤、麒麟、鹿、双狮耍绣球、云朵、云水、海水、牡丹、芍药、荷花、西番莲、方胜、万字等图案,造型优美,雄伟壮丽,远远望去,恰似一条银色巨龙飞舞于碧波荡漾的“如意湖”上,将湖水一分为二,呈现出“两水夹玉带,一桥落彩虹”的盛况;大桥又将湖水两岸的景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给周边环境增添无限的美感和活力。每天,桥上人来人往,桥下彩舟穿行,为大明中都门前营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美不胜收,留恋忘返。

盛事将至,心驰神往,感慨万分,不禁学写先贤古诗一首,以表心愿:

一城无水不精神,有水无桥俗了人。

如意湖盈桥又建,与城并作万年春。

新闻推荐

凤阳“五访行动”助推脱贫攻坚

本报讯去年以来,凤阳县坚持“遍访、日访、走访、核访、暗访”的“五访”工作机制,助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实效。“五级书记遍...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