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三农: 土地“串起”中国乡村变革主线
1978年,中国做出了决定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40年里,中央下发了统领“三农”工作的20个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中国农民刻骨铭心的温暖记忆。20个一号文件,回应现实之问,开启改革先机,推动伟大的乡村变革。
安徽小岗村:“改革第一村”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曾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闻名的“三靠村”,每年冬春,几乎家家携儿带女外出乞讨。1978年一个冬夜,在小岗村一间茅草屋里,18个村民谋划了一件惊天大事——分田单干。小岗村人摁下红手印二十几天后,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改革的出发点正是改变生产关系。
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四川向阳乡:“农村改革第一乡”人民公社从这里“摘牌”
在四川省广汉市人的心中,有一个熟悉的词语——“敢为人先”。1980年4月,向阳人在全国率先摘下了“人民公社”牌子,挂上了“乡人民政府”牌子,成为享誉全国的“天下第一乡”。向阳公社变成向阳乡人民政府,一个牌匾变化的背后却有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到1985年,人民公社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说“大包干”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撬开了裂隙,向阳人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则是用新的政治体制为新的农业生产力保驾护航。
河北灵寿县:“皇粮国税”成历史普通农民铸鼎铭刻
2005年,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灵寿县,在全国率先免除了农业税。紧接着,2006年1月1日,全国依法取消农业税。
灵寿县青廉村村民王三妮家不仅免除了每人76元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还得到216元的国家补贴。王三妮兴奋地决定:铸鼎铭刻,告知后人。“告别田赋鼎”铭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一位北方农民用自己日常使用的语言,记录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完善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改变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2004年到2018年,中央又连续15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这期间,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9年义务教育免费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等一系列惠农政策陆续密集出台,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定权、人定心,共产党人用历史写下了实事求是、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的执政理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97年中央决定:1983年签订的第一轮15年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2017年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承包制度的延续和稳定,彻底免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也是国家的根本。40年改革开放,土地问题始终与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紧密相连。从土地承包到土地流转再到“三权分置”,土地是40年农村改革的一个主线,40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满怀激情的守望着中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我们深信,中国这片宝贵而有限的土地,必将顺利承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久繁荣。刘登亮
新闻推荐
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汪强摄1979年,西安市长安县马兴公社农民在田间劳作。赵康摄上世...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