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 土地上的春讯
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汪强摄
1979年,西安市长安县马兴公社农民在田间劳作。赵康摄
上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在农村广泛使用。姚歌民摄
本报记者沙莎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是特别的地方。
1978年夏秋之际,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小岗村20户人家100多口人,大多数需要讨饭才能活下去。这一年的冬天,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张“包产到户”的字据上捺下了充满悲壮意味的18个红手印。他们一致认为,要想大家不吵不闹,都有碗饭吃,就不能再维持原来生产队的模式,只有分开一家一户地干才能吃饱饭。这一纸带有手印的“契约”,成为记录中国农村改革历史性突破的重要文物。
小岗村的做法震惊中国。在经过一系列讨论后,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出台,文件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正式确认了“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的合法地位。
仅仅一年时间,全国实行“双包制”的生产队就上升至86.7%,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全国涌动。
1979年1月2日,《陕西日报》刊登文章《纠正平均主义保证多劳多得——兴平县大皋公社正西大队的调查》。正西大队的经验又一次证明,坚决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切实纠正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就能调动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2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召开工作会议,重点研究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会议提出要加强农业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农业的全面发展。
在陕西的土地上,农民生产的热情开始高涨,1983年,全省99.2%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陕西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创历史最高。
小岗村原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后来回忆道,社会主义要的是什么?要的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是领导着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伴随着土地上的春讯,一系列关于农村、农民的政策纷纷出台。1983年,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发布,农民由此获得在城市合法生存的权利;1986年6月25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土地管理法颁布;1987年12月1日,深圳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锤。
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对土地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地的温度与能量激发着每一个渴望富裕的中国人。
改革之声
社会主义要的是什么?要的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是领导着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并不是叫全国人民去到处要饭,去贫穷。——严宏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生产队副队长)
新闻推荐
【编者按】我们的影像就是这个国家的影像,我们的变化就是这个国家的变迁。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澎湃特别制作H5《40年家国协...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