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兄弟养猪闯出致富路

滁州日报 2017-10-26 10:19 大字

马顺龙白云磊

凤阳县西泉镇新农养猪场的郑树辉、郑文涛、郑文强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天天除了忙着自家的养殖场外,还要给20多家贫困户送免费猪苗、签回收协议,还要给各家各户作饲养及防疫技术指导。

6年前,郑树辉三兄弟都在外地打工。老大郑树辉在一家企业做外贸,老二郑文涛从事装潢多年,老三郑文强在一家服装厂当领班,三人皆以成家。虽然收入颇丰,但他们一直放心不下老家的父母。“父亲之前在建筑队干活,不小心从房屋顶部摔下来,大腿、腰、脚骨多处骨折,至今没有痊愈。母亲身体也一直不好。”老三郑文强说。经过一番考虑,三兄弟决定留在家乡,并于2011年10月,共同出资饲养生猪。从建猪舍、通水电到跑市场,三人各自发挥自身特长,相处也十分融洽。

创业初期,生猪价格并不太好。“当时的行情,每头猪只能挣200元左右,比在外面打工差太多,大家都有点心灰意冷。”老二郑文涛回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们一致认为,猪价高低起伏是市场规律,想获得更大利润,必须实行适度规模化养殖。

“如果年出栏量在1000头以上,大概有20万元左右的利润,如果要扩建,最少要50万才能周转过来。”老三郑文强的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随后,三家人拿出了全部家底,投入到经营中。

2014年春,猪价跌到每斤5块钱,创业3年来,兄弟三人不但没挣不到钱,还亏损不少,急得没办法,借遍了所有亲戚,才把外面欠的材料饲料款还上。与他们打交道的乡邻被三兄弟辛勤和诚信打动,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相信他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为了回笼资金,尽管小猪仔便宜,他们仍旧低价卖了出去。猪价虽低,但玉米等饲料价格维持在高位。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他们开始承包土地种玉米,刚好自己有农家肥,肥料成本减少了不说,也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一举两得。

亲戚能借的都借了,成本能省的都省了,可是猪价始终不见底。在一筹莫展之后,听说可以申请贷款,于是兄弟三人到凤阳农商银行去咨询,没想到该行经过考察后为兄弟三人每户授信了3万元,这又给他们增加了底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2015年猪价开始回升,并且长时间在高位运行,他们总算狠狠地赚了一笔。

三兄弟成立了凤阳县西泉镇新农养猪场,如今,在这个占地面积近30亩的场区内,建有标准厂房3000平方米,生活区400平方米,并设有沼气池、晒粪场、再氧化池、消毒室和医疗室,功能设施配套齐全,总投资达到了200万元。

“现在年出栏3000多头,年产沼气2万立方,沼渣沼液1000余吨。”老大郑树辉说,用不完的沼气袋装后,给十多户村民免费使用,沼渣、沼液则自己用作土地肥料。

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他们感觉到,必须发展多种经营,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之前,三兄弟流转了数十亩土地种植玉米,地块比较零散。这几年,由于手头资金充裕,他们到南京、浙江等地考察后,共同决定搞循环生态农业。

去年,他们从农户手中流转成片土地100多亩,种植了西红柿、西瓜、草莓、葡萄、黄桃等作物,经过一年的培育,很多品种都挂果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兄弟三人打算通过实施种养结合,搞循环生态农业,打造集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一体化的综合农业,从而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也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

自***工作开展以来,三兄弟积极响应地方党委政府号召,积极探索“大户带小户”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增收脱贫谋求出路,发展养猪“短平快”的产业扶贫项目,免费为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提供猪苗,并与贫困户签订协议,承诺在贫困户饲养过程中免费提供防疫等服务,出栏后以不低于当地市场价收购,切实保障贫困户利益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大力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为贫困户走出贫困奔小康拓宽了道路。

新闻推荐

亮起新路灯 灯光暖民心

凤阳县西泉镇蒋村是个贫困村,村里长期没有照明设施,每到晚上漆黑一片,不但村民夜间出行不方便,还给村里的治安带来隐患。该村的责任帮扶单位积极为该村量身订制帮扶方案及出列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县委...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