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准扶贫打造成民心工程 ——凤阳县临淮关镇姚湾村实现整村脱贫侧记
本报记者汪勇王晗笑本报通讯员杜广宏
7月28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凤阳县临淮关镇姚湾村村民李家林家里时,李家林和儿媳妇张慧敏刚用自家的机械给邻居加工完稻谷,忙得一身是汗。“机器是去年上半年买的,给周边的邻居加工稻谷赚点钱。”李家林说,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两台收割机,给村里的承包地收割粮食,这两项加一起,一年能赚到2万元钱。
李家林几年前做了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欠下不少钱,自己劳动能力弱,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儿子在家种地来维持生计,被村里评为贫困户。2016年可以说是这个家庭的转折,李家林申请了3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买了收割机,赚到些钱后,又买了500只鸡苗,拿到1500元养殖补贴。除此之外,入股村大棚项目,村里还给每户建了光伏发电项目,医保报销高达90%。“以前一年收入还不到1万元,去年一下达到3万多元,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希望。”李家林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笑容。
姚湾村有70户贫困户。由于比邻淮河,受以往连年发水影响,姚湾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环境较差,扶贫难度着实不小。摸清村情民情,村两委科学制定了村级扶贫工作三年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民生扶贫”。按照姚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的队长魏宏的话说,就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把精准扶贫打造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夯实基础设施。该村投入80万元,对两座危桥进行拆除重建,实施姚湾新村、唐家洼居住点等道路硬化及下水道工程,解决了群众的出行安全和行路难题;争取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修建4米宽水泥路2公里,村村通拓宽900多米,村内全面形成水泥路网;投入10万元对居住点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方便了群众生活。“智力扶贫”必须先行。该村对村支部活动中心功能进行了重新划分,完善了扶贫工作站、村阅览室、党员活动中心等,建设多功能村支部活动中心,新建了农民文化广场、居民健身房和灯光球场,引导村民养成新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投资13.8万元,对姚湾新村3.2公里的水渠进行了清淤,对4.5公里的砂石路进行了维修,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对姚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来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是最大的心愿。通过积极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大棚蔬菜和光伏发电两个基地,该村实现带动脱贫“全覆盖”。70户贫困户入社务工、拿分红,每年每户实现股金分红收入1000元以上,劳务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在全县率先探索实行光伏发电“分户化”,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增收4000元左右,受益年限可达20年以上。村集体经济也突破10万元。此外,依托紧靠凤阳经开区、临淮工业园等优势,对有就业意向、符合务工条件的贫困户,优先介绍安排到企业务工,去年已安排12户,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今年,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稳定脱贫。
【记者手记】扶贫的成败关乎民心的得失。姚湾村通过项目建设,着重解决农村道路、产业发展、农田水利等和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镇村领导主动深入项目一线,第一时间掌握存在问题,保证项目有序进展,尽显真挚的为民情怀。这样建设出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才能使贫困村、贫困户切实受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深入开展城乡居保质量提升年活动,今年以来,凤阳县居保中心紧紧围绕“提标、调档、强服务”的总思路,积极推动城乡居保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普惠型向共享型转变。...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